你见过用石头写的借条吗?也许觉得闻所未闻,为了保护这块“借条”,专门盖了座四柱平顶拱形石亭,起名“再借亭”。更有意思的是借的不是钱,不是物,而是活生生的人。这可能吗?不信的话,请到石狮市蚶江镇石湖渡头来看看。
![]()
在千年古渡—林銮渡口伫立着一座古朴的石亭,内立一碑,上刻三个大字:“再借亭”,是明代著名书法家、大学士张瑞图所书。这座亭子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了,所借何人?明朝人曾樱——位深受百姓爱戴的泉州地方官。
公元1631年,曾樱任巡兴泉道右参政,驻扎泉州,负责海防事宜。流散的海盗与荷兰殖民者互相勾结,四处袭扰泉州湾,商贸停滞,民不安生。曾樱决心要消灭这股海盗,苦于兵力不足。这时有人推荐熟悉海盗底细的郑芝龙部队出征,正好试探他的忠诚度。适逢郑芝龙被清廷招安,人心隔肚皮,要是郑芝龙暗中与海盗勾结,把持地方政权,怎么办?
![]()
正当幕僚们相持不下,争得面红耳赤之时,曾樱毅然用全家族一百余人的身家性命为郑芝龙作担保,他坚信郑芝龙会抓住机会建功立业。果然不出所料,郑芝龙出兵追剿海盗刘香,大获全胜,至此泉州湾沿海风平浪静。
曾樱立即奏请朝廷开放海禁,允许百姓出海贸易,泉州湾又恢复生机和活力。面对地方豪强,曾樱从不手慈心软,严厉制止各种横征暴敛,泉州境内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一派升平。
![]()
可好景不长,公元1637年,一条惊天的消息在泉州大街小巷里传得沸沸扬扬,“曾樱即将离开泉州,升迁外任。”面对着这条传闻,郑芝龙不淡定了,泉州不能失去这位值得信赖的好官,他更不能失去这位知己的支持和助力。他暗中自行派人带上财物到京城活动,争取让曾樱留在福建任职。
这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活动的消息走漏,崇祯皇帝得知“曾樱行贿谋求升迁”,龙颜大怒。曾樱获罪被捕,押送京城接受审讯。消息传开,泉州一千多百姓进京为曾樱鸣冤。郑芝龙懊悔不已,出面承担责任,福建地方要员也据实上报。
![]()
崇祯皇帝看到曾樱如此深受泉州百姓的爱戴,特地下旨,“再借”准许曾樱继续留任泉州。曾樱也不负民众的厚望,为官清廉,从不收受贿赂。离任时,行李中除了一包清源山茶,别无长物。
为了纪念其嘉德懿行,泉州民众便在石湖码头竖立“再借亭”碑,这“借条”从此伴着海潮,听着海风,成为林銮渡口一道别样的风景。时光在石碑上流转,关于曾樱的故事还有很长很长,期待分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