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16-17 日,俄军 28 枚伊斯坎德尔导弹与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砸向乌克兰,94% 的突防率让乌军爱国者防空系统 “形同虚设”—— 拦截率从去年的 42% 骤降至 6%,乌军退役中将罗曼・年在电视上直言 “这数据爱信不信”。
![]()
神话破灭的核心,是俄军对导弹的 “代码升级”:过去伊斯坎德尔走 “教科书抛物线”,乌军雷达能轻松预判;如今俄军刷了新版固件,导弹在末段 10 公里突然玩起 “蛇形漂移 + 垂直蹦极”,乌军雷达花屏、火控电脑死机,士兵形容 “像用弓箭射每秒变向三次的燕子”。
![]()
两次典型打击足以说明差距:16 日凌晨,4 枚伊斯坎德尔攻击基辅南郊变电枢纽,乌军发射 16 枚爱国者拦截弹(总价 8000 万美元),结果零命中,变电站被炸成 “月球坑”;17 日夜,匕首导弹从白俄方向突袭,6 套爱国者雷达同时开机,仍眼睁睁看着燃料库被掀上天,甚至有拦截弹跑偏砸向居民楼。
乌军并非坐以待毙:将爱国者后撤,让德国鸢尾 - T 防空系统前置当 “炮灰”,争取 10 余公里预警窗口;大功率电子战全天开机,偶尔能让导弹偏航几百米;同时用 120 架 “海宝贝” 无人机奔袭罗斯托夫炼油厂,“你炸我电站,我烧你油库”。但现实是 “补丁永远慢半拍”—— 俄军年产 2500 枚导弹,乌军却要等国会拨款买拦截弹,有程序员吐槽 “我们在给 Windows XP 打补丁,对手已用上 macOS 15”。
普京显然要借这场 “代码胜利” 造势:18 日俄官方放出导弹命中短视频,配着《神圣的战争》BGM,评论区满是 “乌拉”;而基辅街头,老太太拎着塑料袋扫碎玻璃时骂 “老不死的想让我搬家?没门”,小伙子卷着睡袋报名无人机志愿队 —— 技术暂时输了,但士气没崩。西方虽紧急追加军援,可从波兰到利沃夫的军列要走一周,这一周里若俄军再扔 28 枚导弹,没人敢想后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