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看看新闻报道,中国宣布对韩国韩华海洋5家美国子公司实施制裁刚满一周,韩国国防部长安圭伯就对外证实,韩军最强导弹“玄武-5”将在两个月内部署。美国“Army Recognition”“Defence-Blog”等网站立刻跟进,把这款导弹捧为“怪物导弹”,鼓吹其8吨重弹头搭配3000千米射程的组合是“全球最强非核弹道导弹”。这波操作来得又快又急,很难不让人怀疑是对一周前制裁的回应。
先看这枚被吹上天的导弹到底成色如何。公开资料显示,“玄武-5”长15-16米、重36吨、直径1.6米,体型已经和“亚尔斯”“东风-31”这类洲际弹道导弹相当。韩国媒体口中3000千米的射程,其实是搭载1吨弹头时的理论计算值,从来没经过实弹测试。真正要搭载其标志性的8-9吨钨合金钻地弹头时,射程直接缩水到不足350千米。
![]()
再扒一扒技术底子,更能看出其中的水分。韩国弹道导弹起步阶段受“韩美导弹指南”死死限制,1979年协议规定射程不得超过180千米、弹头重量不超500千克。2006年能推出“玄武-2A”,靠的是俄罗斯为偿还苏联债务转移的“伊斯坎德尔-M”技术,这款导弹外形都和“伊斯坎德尔-M”高度相似,为不违反协议甚至不敢在韩国本土试射。2021年美韩废除指南后,韩国才敢放手研发“玄武-5”,但核心技术的短板藏不住。
其固体火箭发动机水平相当有限,0.88的装药质量比和2200米每秒的比冲,撑起重型弹头搞短距钻地突袭还勉强够用。有专业测算显示,即便搭载1吨常规弹头,实际射程也只有2000千米左右,离3000千米的宣传差着一大截。更关键的是,伊以冲突已经证明,非机动类传统弹道导弹面对先进反导系统时突防效率极低,“玄武-5”顶多能在朝鲜半岛范围内发挥作用。
![]()
韩国选在这个时间点高调宣布部署计划,背后的算计很明确。韩华海洋因协助美国造船、为美301调查“出谋划策”,遭制裁后股价单日跌幅超8%,韩国媒体都哀叹自己是“卷入巨鲸之争的虾米”。这种情况下抛出“最强非核导弹”的噱头,无非是想靠军事装备展示撑场面,给外界制造“实力强硬”的印象。
韩方宣称部署导弹是为应对朝鲜核导威胁,将其纳入“大规模惩罚报复作战计划”,甚至声称15至20枚齐射威力能超过核武。这话听听就行,真要只为半岛防御,根本没必要开发1吨弹头的远射程版本。真实意图很清楚,是借对朝威胁为幌子,突破中程弹道导弹限制,攥住真正的战略武器。
可军事威慑从来不是靠纸面数据撑起来的。韩国一边让韩华海洋重金收购美国费城造船厂,忙着嵌入美国造船体系,总统李在明8月访美还专门去视察船厂、为美海军船舰命名;一边又想靠“玄武-5”的宣传声势在大国博弈中找平衡,算盘打得太精。
中国对美反制时特意豁免中国建造及来华修理船舶,已经把市场逻辑摆得很明白。一艘10万吨货船靠泊中国港口,未来按标准要缴上千万人民币港务费,选中国造船舶就能全额规避。这种绑定美国船东利益的策略,比单纯的军事表态更有实际效力。
![]()
韩国似乎没看懂这层逻辑,反而想用一款性能掺水的导弹秀肌肉。且不说“玄武-5”突防能力堪忧,就算真能达到3000千米射程,在东北亚复杂的安全格局里也掀不起大浪。真正该想的是,既然选择让企业“抱美国大腿”,就要承担相应代价,试图“脚踏两条船”又不想付出成本,本身就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这场闹剧里,最讽刺的还是那些跟风吹捧的西方媒体。无视未经验证的射程数据,忽略技术来源的短板,一门心思制造“导弹威胁”话题,说到底还是为了配合美国的战略叙事。只是这出戏演得再热闹,也掩盖不了“玄武-5”性能虚高、韩国战略尴尬的本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