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七十五岁,这事儿搁在几十年前想都不敢想。现在真站在这道坎上了,心里就像揣了半瓶蜜糖半碗黄连——甜的是居然撑过了古稀之年,苦的是抬眼就能望见人生的终点站。老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接自己去”,可如今医疗条件好了,活过这两个坎儿的老伙计越来越多。但真到了七十五岁这关口,心里反倒打起鼓来:既庆幸自己赢了岁月,又害怕接下来要输给时间。
隔壁楼的老张头去年刚过七十五大寿,那天他握着酒杯的手直发抖:“我爹那辈人,能活到六十就算高寿。现在我比他们多活了整整十五年,可这心里啊,既觉得赚大了,又觉得欠了债。”这话听着矛盾,可坐在旁边的老哥几个都默默点头。人到了这个岁数,就像爬山爬到了最后一段平路,前方就是下坡路,走一步就离山脚近一步。
![]()
身子骨的变化最明显。以前上下楼不带喘,现在走两步就得扶着栏杆歇口气。眼睛看报得举老远,耳朵听戏得开最大声。去年还能骑着自行车去菜市场,今年推个购物车都嫌沉。这些变化不是突然来的,是像春雨渗墙根似的,一点一点把你掏空。老李上个月在公园打太极,做个转身动作就闪了腰,躺在床上直叹气:“这身子骨就跟用了五十年的老家具,看着还行,一动就吱呀作响。”
可要说全是苦处也不对。活到这把年纪,很多事反而看开了。年轻时争名夺利,现在觉得都是过眼云烟。儿孙满堂的快乐是真快乐,但看着孙子孙女长大,又忍不住算自己还能陪他们走多远。这种矛盾心理,就像揣着两张不同车次的票,不知道该上哪趟车。
![]()
现在的人寿命越来越长,可长寿不单是岁数问题。口袋里那点养老金够不够看病吃药?独生子女忙工作忙孩子,哪有时间整天陪着?住在老小区六楼,膝盖疼得下不了楼,难道真要天天困在屋里?这些问题比死亡本身更让人发愁。社区医院的小王医生说,他接诊的七十多岁老人,十个里有八个在吃降压药,六个血糖不正常,还有不少睡不好觉的。“他们不是怕死,是怕活着受罪。”
但话说回来,能活到七十五岁也是福气。见过战争年代的苦,熬过困难时期,如今赶上好光景,手机玩得溜,微信会发语音,还能在家庭群里抢红包。这种跨越世纪的体验,年轻人根本想象不到。就像老周说的:“我经历过粮票换米、喇叭裤流行、BB机别腰上,现在看着孙子刷短视频,感觉活了好几辈子。”
![]()
面对剩下的日子,很多老人找到了新活法。楼下陈阿姨七十六了,每天提着布袋子去老年大学,书法课一节不落。她说要把年轻时没机会学的都补上。公园里天天有老人合唱团,唱的都是老歌,可精神头比年轻人还足。这些老人用行动证明,生命的质量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怎么过。
其实想想,人生就像坐火车,每过一个站就少一些同行的人。到了七十五岁这站,车厢里已经没多少熟悉面孔了。但窗外的风景还在变,前方的路还长。重要的是调整好心态,既不为过去的站台懊悔,也不为终点站焦虑。该吃药吃药,该锻炼锻炼,能笑的时候就大声笑,该哭的时候也别憋着。
![]()
有研究说,现代人活到七十五岁,后面平均还有十年光景。这十年怎么过,全看自己安排。可以像老赵那样天天蹲在墙根晒太阳等日子,也可以像刘老师那样七十八岁开始学画画,今年还在社区办了画展。选择权在自己手里,反正最坏的结果大家都一样,不如把过程活得精彩些。
站在七十五岁这道坎上往回看,是赚来的十五年;往前看,是未知的余生。这种既庆幸又恐慌的心情,或许正是生命最后的清醒。既然躲不过岁月,那就学会与它和解。该珍惜的珍惜,该放下的放下,在有限的时光里,活出无限的滋味来。毕竟,能走到今天已经赢了时间,剩下的每一天都是奖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