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 医 行 业 的 良 心 和 大 脑
■医馆界 桔梗
自古以来,中医一直以“简便验廉”的优势守护着中华大地,它就像一位强大的仁者,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或富贵或贫困,或平民或权贵,都曾沐浴过它的恩泽。
在物质丰盈的新时代下,它却频频遭受质疑,疗效质疑、科学性质疑、价值质疑......如今,其收费也遭遇不解,有发声认为:中医越来越贵,赓续千年的“简便验廉”优势已不复存在,这是事实还是误解?
![]()
一副药上百元,看中医越来越贵?
前段时间,“14天中药费用高达2300元”一事引发网络热议,患者本人难以接受的同时不解:“现在的药材到底有没有一个标准的市场价格?”
这并非个例,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常能见到网友晒出中医看诊收费明细,一副药上百元的情况并不少,针灸、推拿等价格也有了不少上升,不少患者疑惑:中医不是提倡“简便验廉”吗,为什么现在越来越贵了?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网友感叹:“看中医就像开盲盒,不同中医机构价格不一,费用高的情况并不少见,若疗效不明显,难以长期负担。”
为何会形成这样的现象?中医真的越来越贵了吗?
![]()
“廉”非凭空而来,由多方因素共同促就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中医一直都是便宜的,但“廉”非凭空而来,而是社会环境、历史背景等多方因素共同塑造的。
在过去物资匮乏、信息不发达的时代,中医师的行医成本较低。
除了成为行走四方的铃医,中医师多以自家为铺行医,模式以个体户为主,以诊金为主要盈利来源,即便是徒弟做助手,其多为求技艺而以劳动力置换,无社保缴纳等硬性要求,而信息茧房的存在也让“酒深不怕巷子深”,因此人力、场地、流量等运营成本很低。
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中医社会地位较高,老百姓对中医普遍信任度较高,依从性较强。
而且,受传统与医德约束,医师多追求仁心仁术,治疗以多元手段综合,讲究精准用药,所用药材多是或自己采摘或市场置换,时而于药铺购买,减少了流通、仓储管理等费用,而且感念百姓疾苦,很多医师收费都不高。
而如今,随着社会、市场环境发生剧烈变化,中医收费的变化不仅与中药饮片价格有关,还与市场导向、运营成本、中医价值回归等多因素息息相关。
![]()
中药材价格曾几度狂飙,治疗端价格回落需要时间
近几年,受到人工、天气、流通、囤货炒作等因素影响,很多中药材的价格曾经历了几轮飙升。
比如,据康美中药网所示,2021年时,酸枣仁的价格仅在200~300元,2023年的酸枣仁的价格曾涨至1000元/kg。
随之,处方价格也出现了较大幅度地增长,特别是用了酸枣仁、人参等药味的处方,顾及患者的经济情况,有些中医师会提前告知或者尽可能不涉及这些高价药,但这也一定程度制约了疗效的发挥。
因为产新季、政策等原因,2025年很多中药饮片的价格都出现了回落,甚至出现产能过剩的状态,有专家认为供需失衡的状态在10月份产新季将进一步凸现,对市场价格形成持续压制。
比如,据康美中药网所示,酸枣仁的价格犹如经历了过山车,2025年初下跌至500元/kg左右,目前已经下探到300元左右。
虽然自2024年底以来,中药饮片价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但中药饮片价格不是处方价格的唯一决定因素,而且若医疗机构此前囤积的库存尚未完全消耗,加上价格变化的传导需要一定的时间,治疗端或不会及时出现大幅度地下降。
此外,品质也是影响中药材价格的重要因素,部分医疗机构采用高品质的中药材,如道地药材、精标饮片等,疗效佳的同时价格也会更高。
![]()
线上线下价格差异大,线下溢价是否严重?
有网友表示,虽然中药材涨价的客观原因情有可原,但是同一个处方的线上线下价格差异较大,线下医疗机构是否溢价严重?
01
运营成本攀升
众所周知,线上线下价格存在差异并非中医领域独有,与其他行业一样,线下实体医疗机构的运营同样涉及到人力、房租等多方面的成本。
近年来,不仅是个人的生存压力上升,实体医疗机构也承压明显。比如,虽然近年来中医馆数量激增,但受竞争多维化、消费降级等原因所致,增长却越显乏力,随着流量成本、人工成本等运营成本的攀升,不少机构出现不同程度的经营下滑,这些某种程度影响到线下的收费。
02
服务模式多样化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很多民营中医机构不再是单一诊疗的经营模式,除了拓展了产品等模块的同时,也在情绪价值、人文关怀等服务上发力,与公立机构形成差异,不同的服务差异同样呈现不同的收费标准,尤其是主打高端、个性化的医疗机构。
医馆君认为,在医保改革推行下,未来的自费项目占比或会逐渐增加,民营医疗机构的去医保化、个性化、高端化趋势或更凸显,与公立机构的差异化也更明显。
![]()
中医价值回归是大势所趋
从西医体系渗透起,中医曾经历长时间的落寞,不仅社会价值未能体现,生存空间也被不断挤压。
在政策东风未达之前,曾有一位医馆经营者向我们透露,自己与太太十多年每天以单次20元的低价勤勤恳恳,虽然积累了口碑,但是收支长期失衡下却连房都买不起,累得想转行。
透过这个缩影,我们能看到在中医价值无法提升的情况下,即便是技艺精湛也无法让一个兢兢业业的中医师获得想要的生活。
若中医的诊疗收费普遍偏低,不仅难以让一个苦学数十年的医师获得该有的回报,更难以吸纳优秀人才入行,若长期处在散乱、贫瘠的状态,行业又该如何恢复该有的市场规模?
但是,在当下中医普及不足、市场教育缺失的情况下,老百姓多对中医认知尚浅,中医的价值仍未取得社会共识,患者常仅从短期疗效上将中、西医分高下,难以接受中医收费的上升。
但被忽略的一点是,优质优价是不变的市场规律,中医是从根源上做调理,而非短期控制,有效的治疗可使患者免除后续西医检查、治疗、甚至是住院、手术等更高昂的费用,从长远看是“省钱”的。
医馆君认为,诊疗费用的上升一定程度上是市场对中医价值回应的表现,“治未病”意识觉醒的趋势下,中医的价值会得到更大程度地释放,中医价值的回归是大势所趋。
![]()
肃清行业乱象,以药养医模式不可持续
但也有网友表示担忧:中医行业鱼龙混杂,不是所有的中医师都值得如此高价,而中医疗效和副作用的不确定性也难以让人坦然接受。
不可否认的是,中医当下存在一些必须正视的问题,比如中医师水平良莠不齐,患者比较依赖名老中医群体,而且部分医疗机构仍陷在以药养医的模式中,致使不少中医师为了提成而开具大处方和多剂量。
但是如今,青年明医队伍已越发壮大,不少后起之秀的医术已不逊色于老中医,而且越来越多机构意识到以药养医模式的不可持续,已经着手摆脱以药养医的模式,比如通过提高诊费、减少药品提成的模式来提升医师地位并倒逼其成长。
医馆君认为,在市场导向、医保改革等趋势驱动下,未来,过度医疗的现象会逐渐减少,整个中医市场或将走向良币驱逐劣币、以医术立身的正循环中。
![]()
结语
对于中医收费的情况,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见解,贵与不贵都是相对的,在医馆君看来,疗效不可避免地成为关键衡量要素,评论区的小伙伴,大家怎么看呢?
直播预约入口
I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医馆界 ”,作者/桔梗,版权归权利人所有。
编辑|桔梗 视觉|花椒

![]()

茯苓|17675458287(微信同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