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
风林火山
Sons of the Neon Night
作者:Luna
电影院钉子户。在银幕中漫游,找自己的回声。
![]()
![]()
《风林火山》电影海报
《风林火山》并非一部指向明确过去或未来的黑帮片,而是一座精心搭建的、用于进行现代性病理诊断的废墟。它以一场永不停歇的核冬大雪,冻结了所有怀旧的可能。在一个系统性的毒害已深入血液的时代,暴力本身已失去戏剧性的热度,只剩下一种在绝对零度中循环的、倦怠的坏血。
燃烧冻港中的后现代空间实践
《风林火山》的空间实践,首先是一场极致的装置艺术。当一众导演沉溺于对香港的复古乡愁时,麦浚龙进行了一次决绝的否定:他以一比一的精度复刻了铜锣湾,却又付之一炬。这座崭新的、如同时装秀T台般华丽的模型城市,其存在即是为了毁灭。这一行为本身,强烈指涉着香港作为全球资本“游乐场”的本质与脆弱性,正如片中台词所点破:“李家当这里是他们的游乐场”。这种自我指涉性延伸至麦浚龙自身的作品谱系,其歌词与MV中的情节场景被搬演至大银幕,形成了跨媒介的互文网络。
![]()
《风林火山》电影剧照
片头,飘落的雪粒在低照度下显得并不洁净,它是致命的辐射尘与白粉的双重隐喻,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一直落到结尾。一个血浆迸溅的镜头直观呈现了,它们一旦融入血液,就无法分离。
![]()
《风林火山》电影剧照
这座被白雪(核尘埃)覆盖的城市,呈现出经典的赛博朋克“高技术,低生活” 症候。它可以是1994,也可以是2046——一个架空的“混沌末世”。一个前所未有的、寓言性的设定在于:几个世纪以来作为港口城市的香港,其港口因严寒被彻底冻住。这一设定从根本上否定了香港作为开放城市的基因,使其沦为一个“孤岛”般的封闭空间。
![]()
《风林火山》电影剧照
全部出路均已冰封,城市空间由此成为压迫性的主体。巨构建筑与不断运行的电梯所构成的垂直空间象征着科技与资本的极权控制。影片展现了大量纵深镜头,角色被挤压在黝黑画面中的角落一隅,以及只露出下半身的低机位镜头,种种失衡的构图都强化了人物的边缘化与心理失衡。开场第一个场景——鸟瞰视角的远景中,幽深的隧洞中灯光渐次亮起。作为中的核心空间意象,隧道既是控制城市经济命脉的连接通道,又是昼与夜、黑与白的交界。连同李雾童手中的香炉、墙壁上日复一日砸出的洞,都是角色内心被日渐腐蚀的空洞。
![]()
《风林火山》电影剧照
技术垄断和身体异化
控制不仅来自于可见的商业帝国极权,更渗透于无形的、对生命本体的技术化管理。影片将违禁药品升格为一套被权力体系合法垄断的医药科技。这种垄断,成为实施社会控制、生产技术身体的终极工具。
![]()
《风林火山》电影剧照
技术成为身体的深度中介,在此是一种强制性的寄生。最直观的体现是狄文杰在车内聆听妻子遇害录音的场景。录音设备成为他情感记忆的通道和身体感知的器官延伸。妻子被虐杀时的惨叫在封闭空间内盘旋,而他在这个令人难以忍受的感官囚笼之中优雅地品酒、读书,品味痛苦,直至入睡。当他无意识地低语“要是现在下场雨就好了”,车窗外真的瞬间落雨。这一幕彻底消解了现实与梦境、当下与回忆、真实与虚构的界限,呈现为一场十余年淋漓不尽的内心之雨。
![]()
《风林火山》电影剧照
而这种个体层面的技术依赖,在系统层面则演变为严酷的技术垄断。代表权力体系的医药科技,如“止痛药”和心理治疗,将个体的心理创伤纳入技术的管理与修复范畴。《风林火山》的主要情节,建立在每个病人都可以“轻而易举”被心理医师精神操控的基础上,刘思欣便是这套垄断体系的代言人。
影片以一个场景揭示了这套系统冷酷的终极形态:桥言集团宣布停止供毒,引发了一系列烧杀抢掠。景深处,瘾君子在火海中翻滚挣扎。前景中,孕有集团下一任继承者的刘思欣则面不改色地吞咽着她的宵夜。
生命的垂死、腐坏与进食、孕育并置,系统掌控者对个体生命的彻底漠然,在此刻成为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日常。
![]()
《风林火山》电影剧照
《风林火山》刻画的另一个群体——杀手团的成员、卧底警察被异化为完全的杀戮工具,他们的身体是高度技能化的,精神却是被药物安抚或操控的。如杀手小叶在执行任务前靠吞食维他命维持生命体征,靠血管药减缓死亡。这揭示了身体在技术控制下的工具性本质:身体被最大化地利用,主体性被最小化地清除。随后受伤归来的场景内,摄影机对准小叶伤痕累累的躯体,用漫长令人折磨的段落展现她挣扎、呻吟、脱去衣物的动作。同时,前景中的程文星则在给自己注射某种药物。
![]()
《风林火山》电影剧照
内在于角色的痛觉通过细致的触感视听外化为观众的感官体验。影片的听觉设计极具主观性与侵入性。在中弹瞬间,环境音效褪去,被失聪感与放大的心跳声、呼吸声取代,观众被迫进入角色的生理与心理创伤。随后多个对话场景中,滞重的呼吸声作为微不可察的背景白噪音断续响起,营造出弥漫性的焦虑。而镜头时常跳切到从窗外隔着玻璃拍摄的视点,将观众置于一种近似窃听的游魂视角。
叙事的真空,虚弱的反抗
麦浚龙对黑帮片这一类型的处理,是彻底后现代的,抽空了传统警匪/黑帮类型片的核心。影片只提供了人设身份,将每个角色固定在一旦启动就无法停摆的阴谋机器中。然而这不同于类型片中的阴谋论情节,《风林火山》中的所有阴谋都是事先张扬的,没有任何人物视点出发的铺陈,而是让观众透过上帝视角冷眼旁观——我们从开篇便知道王志达黑警的身份,卧底的身份也在其存在被提出后立即揭晓。可见影片并不依赖于悬念铺垫和情节反转的叙述,从而呈现出一种叙事的真空以及人物的空心状态。
人物的内在动机和逻辑脆弱不堪一击,仿佛只是置身事外,强迫性地重复着出卖、背叛、彼此加害的行为。一句“你就是贪”更是将把生病的女儿、遇害的妻子作为借口的过往此类影片中的叙事动力粉碎。
![]()
《风林山火》剧照
叙事碎片的缝隙之中横亘的是巨大的留白,它们召唤观众调动自身对港产警匪/黑帮的观看经验来自行拼接碎片、补充情节。这种完形心理并非巩固该类型的观看机制,它所指向的虚无正构成对其背后意义的消解。然而影片所呈现的系统性压迫是如此彻底,以至于任何有效的反叛都显得不可能。导演有意通过一套象征符号将桥言集团李氏家族塑造为控制整座城市的神,而唯一的反叛来源于系统内部,家族继承人李雾童试图禁毒洗白。
影片未能提供任何底层觉醒的视角,最终只是流于上层各方势力的博弈。那些在杀戮中陪葬的平民、在烈火中焚烧的瘾君子们,他们的面目始终在背景处模糊不清。卧底警员麦俊贤拥有着许多个虚构身份,他的混乱心理状况代表着现代性分裂的症候和精神异变的无数人。自爆炸楼的行为却并非出自自由意志,而被证明为是精神操控之下的人肉炸弹——本体早已消散。
![]()
《风林火山》电影剧照
导演在李雾童这个角色(以及金城武的身体)上的自恋投射极其强烈,致使虚幻的认同达成之际,影片的抵抗也走向孱弱,在某种程度上陷入了一种彻底的无意义。
所有的阴谋、背叛与厮杀,都不过是系统内部的自我循环与消耗,一场没有出路、也没有觉醒的永恒轮回。
这种处理在极致呈现系统压抑性的同时,也可能消解了批判本身应有的力量。全片为数不多的日间戏份属于李雾童,他“唤来”光,走出隧道,走上阶梯,走向一个或许存在的出口。而片尾王志达走过狭长的街,走下阶梯,走进酒吧。重复的动线和闪切的镜头造成时空折叠的错觉,衔尾蛇般的宿命循环在几个主角身上上演。这一切都指明:这是一个没有出口的系统。
![]()
《风林火山》电影剧照
《风林火山》以一场大雪和一把大火,为港产类型片及其所依托的城市空间举行了一场葬礼。
麦浚龙并非在讲述一个故事,而是在描绘一幅后现代精神图景:从依赖实体毒品,过渡到无处不在的精神变异。烟和止痛药,都不过是维持系统运转的“精神毒品”。影片中的血是冷的,因为它早已被系统性的毒所污染、同化,失去了抵抗的热度。我们不再是毒品的受害者,而是系统性的“坏血”本身,在一个永恒的、冰冷的循环中倦怠地流淌。影片虽解剖了这种状态,却无法给出诊断。它以其自身的局限,向我们昭示了一个连反叛都已被收编的更绝望的未来,这或许正是《风林火山》最具现实痛感的预言。
LFF影评|在这个世界里,倦怠才是主旋律
2025伦敦电影节主题片单概览之四:实验|短片|家庭
2025伦敦电影节主题片单概览之三:爱情|争辩


图片:源于网络
文字:Luna
排版:帆帜
责任编辑:陆泫龙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