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石板路上撞见薇娅,瘦高个穿得跟游客没两样,谁能想到她在这偷偷干了4年?
本来没认出来,黑T恤牛仔裤,混在人群里跟团队说话,嗓门不大,笑得倒挺开。要不是旁边大叔跟我唠:“那不是薇娅吗?年年这时候来做直播。”我还以为是哪个剧组的工作人员。
![]()
凑近瞅了眼手机屏幕,嚯,真是直播。但跟以前直播间吵吵嚷嚷不一样,画面里黄磊正坐她对面聊《暗恋桃花源》,背景是乌镇老戏台,底下观众稀稀拉拉的,哪有带货那阵的热闹。
“不带货,纯聊天。”团队小姑娘跟围观的人解释,“收益全捐给山里的戏剧课。”
后来翻了翻他们过往记录,这事儿从2021年就开始了。每年乌镇戏剧节,谦寻都搞这么一场直播,请来孟京辉这些大咖,也拉着四川松潘、新疆、西藏的小朋友。四川松潘的小姑娘攥着戏票手都红了,说长这么大没见过这么亮的舞台,还是头回坐高铁出省。
![]()
查了下后台数据,这场直播观看量不算顶流,带货GMV更是零蛋。放在讲究ROI的电商圈,这简直是“赔本买卖”。可他们愣是做了四年,连个通稿都懒得发,要不是撞见,我都不知道薇娅团队还有这一面。
不光戏剧节,翻了翻资料,谦寻这些年没闲着。山区学校捐图书馆,帮云南绣娘开网店,连贵州老木匠的榫卯手艺都搬上过直播间。有人说这是“洗白”,但洗四年不带重样的,倒像是真上心了。
商业世界里,大家都爱追风口。今天卖口红明天卖火箭,恨不得当天投钱当天回本。可薇娅团队偏搞这套“慢动作”——直播里不喊“321上链接”,改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不催单不逼氪,就静静放孩子们在镜头前念自己写的剧本。
“公益做到最后,就是种习惯。”这话听着俗,但套他们身上还真合适。没有煽情文案,没有红毯摆拍,就每年固定来乌镇,支个手机,聊聊天,捐笔钱,跟老街坊似的,熟门熟路。
![]()
旁边有个导演大哥吐槽:“现在谁还干这吃力不讨好的?”可转头又说,去年他们剧团招实习生,有个西藏小伙子就是受这项目资助,考上戏的。
直播不带货,纯聊天
四年了,年年如此
钱全捐,一分没留
乌镇的戏台上总说“人生如戏”,可戏演完了总要散场。倒是台下这些不声不响的坚持,像青石板路一样,一天天踩出了痕迹。这种互联网式的“长期主义”,没口号没包装,却比任何剧本都扎实。
你说,这算不算另一种“好戏”?
声明:本文中信息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完全正确无误,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