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在美国各类罐头一年吃掉5000万吨,平均下来年均一人吃掉90公斤,而这些消耗的罐头绝大多数都产自中国。
然而作为生产罐头的制造大国,美国人最爱的罐头,中国人却爱不起来,一年人均能吃一公斤都算多,大部分罐头制品还是作为出口物运往国外。
那么罐头为啥在国内“吃不开”?难道出口的罐头还有什么别的说法?
![]()
在现在的中国人眼里,罐头属于是“垃圾食品”,大家更愿意去菜市场买新鲜的食物,对于罐头则敬谢不敏。
大多数人都觉得罐头食物的保质期长、食材不新鲜,最重要的是担心里面含有大量的防腐剂,担心食用罐头食物会对身体不好。
但实际上在一百年前,罐头在国内还算得上是香饽饽,尤其是对于南方那些为了打工谋出路而下南洋的人。
![]()
他们远在异国他乡,经常会想念自己家乡的食物,而罐头这种制作和保存方式,就可以让他们即使离家很远也能吃到家乡的味道。
比如说南方非常出名的“豆豉鲮鱼”罐头,以往的人会在下南洋前将新鲜的鲮鱼煎熟再搭配上广东特产的豆豉,放进瓦罐中密封保存,这样即使过了几个月也能吃。
按照这种原理,1893年有人在广州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罐头厂,名字就叫广茂香罐头厂。
![]()
他们的第一个产品就是“豆豉鲮鱼”罐头,一上市就广受好评,成为许多华裔、华侨餐桌上的美食。
1929年的时候,上海梅林罐头食品厂出现了,当时正在打仗,外国的食品和品牌入侵中国,梅林罐头就打出了“生产救国”的旗号,决心要和这些外国货对抗。
靠着本地生产的优势,上海梅林成功抢占了市场,也证明了中国制作罐头的优势,中国地大物博,原材料丰富,人口众多,成本较低。
![]()
逐渐的中国的罐头产品成为了出口创汇的商品,而且为打仗保证了军队物资的供应,尤其是到了新中国之后,罐头创汇的情况更加明显,为我国基建赚了不少外汇。
当时的老百姓还舍不得吃罐头,比如说东北的黄桃罐头,还有午餐肉罐头等等,都是有客人来了,或者小孩生病才会给吃。
不过那时候是生活物资不丰富,新鲜水果贵又难得,罐头才成为了难得的美食,等到了现在,中国发展的越来越好了,交通方便的情况下,水果的价格也被打了下来。
![]()
所以比起吃罐头装水果,人们更愿意吃新鲜的水果,以前难买的蔬菜和肉类,现在人天天吃,每天去家附近的菜市场就能便宜买到蔬果肉蛋奶。
在国内罐头市场有限的情况下,中国完善的罐头产业链,自然要寻找海外的市场,而西方国家的饮食习惯钟爱罐头。
根据报道2024年的时候,全球罐头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920亿美金,相当于每天都有2.5亿美元的投资。
![]()
在欧美和意大利,不论是番茄还是金枪鱼、午餐肉、鱼子酱都需要罐头,在超市里面你几乎可以看到各种品类的罐头,从调料到蔬菜到肉类到水果。
那么为什么欧美那么喜欢罐头呢?这就得从二战开始说起,当时欧美国家的战线长、复杂环境多,但是他们的人口又少,运输物资成为了一个难点。
于是罐头进到了人们的视线,方便快捷还容易携带,补充的营养不比正常食物少到哪去,这也成为了欧美军队的救命符。
![]()
尤其是美国火速推动罐头业的发展,什么牛肉罐头、午餐肉罐头、水果罐头等等,像一些受美国影响大的国家比如日本韩国,罐头业也十分发达。
比如韩国著名的部队火锅,其实就是美军用罐头里的剩料汇成一锅煮成的食物,现在已经成了韩国最著名的食物。
等到战争结束之后,罐头也没有离开欧美的世界,因为西方国家地广人稀,新鲜食材获取成本高,而罐头便于储存和运输。
![]()
同时欧美国家的生活节奏快,灌装的食品不需要任何复杂烹饪甚至开盖即食,十分符合欧美对于便捷的追求。
同时西方国家对于“加工食品”以及“防腐剂”并不抵触,甚至认为罐装食品安全可靠,和中国注重食材新鲜度恰恰相反。
所以归根到底罐头为什么在国内流行不起来,还是因为他不符合中国人的习惯,食材新鲜度和烹饪体验,传统饮食文化中“现做现吃”的理念影响深远
![]()
参考资料:舌尖上的“一带一路”丨小罐头行大世界 央视新闻
中国罐头将“中国味”送往全球 中国食品报观察
全世界都在抢罐头,除了中国人 新周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