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水滔滔东去,浪花淘尽英雄。在三国纷争的烽火岁月中,有一位老将的身影始终屹立在江东之地,如同一根擎天柱石,支撑着孙氏家族的霸业。他便是程普,字德谋,一个在演义中常被忽略,却在正史上功勋卓著的江东名将。
![]()
初露锋芒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之乱席卷天下。程普时年三十有五,已在州郡小有名气。他身材魁梧,面如重枣,一双虎目不怒自威。当时孙坚在江东募兵讨贼,程普闻讯前往投效。
二人初见时,孙坚见程普气度不凡,便问:“天下大乱,先生何以教我?”
程普拱手答道:“乱世需用重典,平贼当施猛药。普不才,愿为将军前驱,荡平寇乱。”
孙坚大喜,当即任命程普为前部先锋。在接下来的征战中,程普率部冲锋陷阵,连破黄巾贼众。最令人称道的是襄阳之战,程普独率百骑夜袭敌营,直取黄巾大将赵弘首级,使得数万贼军不战自溃。
战后庆功宴上,孙坚亲自为程普斟酒,感慨道:“德谋之勇,堪比古之恶来!”从此,程普成为孙坚最倚重的大将之一。
托孤之重
初平二年(191年),孙坚征讨刘表不幸战死,年仅三十七岁。临终前,他将十七岁的长子孙策唤至榻前,又特召程普等老臣,气若游丝地嘱托:“吾儿年幼,江东基业,全仗诸位...”
程普扑通一声跪地,虎目含泪:“主公放心,程普在此立誓,必辅佐少主,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孙坚薨后,程普果然践行诺言,与张昭、周瑜等共同辅佐孙策。当时孙氏旧部人心浮动,多有叛离者。程普一面整顿军纪,一面毫不手软地镇压叛乱,为年轻的主公扫清障碍。
![]()
建安元年(196年),孙策决定渡江开拓江东基业。程普作为军中老将,提出了“先定吴会,再图荆襄”的战略,被孙策采纳。在攻打刘繇的战役中,程普与太史慈在神亭岭展开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单挑。
那日大雨倾盆,两军对峙。太史慈骁勇,指名要战孙策。程普恐少主有失,拍马而出:“杀鸡焉用牛刀!程德谋来会会你!”
二将交锋五十回合不分胜负,枪来戟往,火花四溅。最后程普卖个破绽,诱太史慈深入,反手一枪挑飞其头盔。太史慈败退,程普也不追赶,高声道:“江东子弟,不乘人之危!”
这一战,程普既保全了孙策颜面,又展现了江东将领的气度,令军中上下无不叹服。
周郎与老将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其弟孙权继位。此时周瑜被召回主持军政,与程普共事。周瑜年少得志,风流倜傥;程普功勋卓著,德高望重。二人因战略分歧,渐生芥蒂。
一次军事会议上,周瑜提出突袭江夏的计划,程普当即反对:“劳师远征,粮草不济。若曹军乘虚来犯,如之奈何?”
周瑜笑道:“老将军何其怯也!用兵贵在神速,岂能瞻前顾后?”
程普勃然大怒,拂袖而去。此后多次称病不朝。消息传到孙权耳中,这位年轻的君主忧心忡忡。
数日后,孙权特设家宴,只请周瑜、程普二人。酒过三巡,孙权忽然起身,向二人深深一揖:“方今天下未定,奸雄并起。江东基业,全赖二位同心协力。若因私见废公事,权何面目见先兄于地下?”
言毕泪下。程普与周瑜俱感惭愧,双双拜倒在地。
次日军事会议上,周瑜主动向程普请教江防部署。程普亦坦诚相告:“都督妙算,普深佩服。前日所言,不过添薪助火耳。”二人相视而笑,尽释前嫌。
这段“将相和”的佳话很快传遍军中,将士们感叹:“如此将相,何愁大业不成!”
赤壁擎天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八十万大军南下,号称百万,致书孙权曰:“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东吴朝野震动,文武百官大多主张投降。唯有周瑜、鲁肃力主抗曹。在这场决定江东命运的战略会议上,程普的表现至关重要。
![]()
当时张昭等老臣认为:“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水陆俱下,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轮到程普发言时,满堂寂静。所有人都知道,这位三朝老将的态度将影响大批中立派。
程普缓缓起身,声音如洪钟:“普随先破虏将军(孙坚)、讨逆将军(孙策)纵横天下时,曹阿瞒尚在兖州与吕布周旋。今观其势虽大,实则可破!”
他详细分析道:“北军远来疲敝,不习水战;荆州新降,人心未附;马超、韩遂在关西为后患。此皆曹军之弊。而我江东水军天下无双,据长江天险,以逸待劳。若用火攻,破曹必矣!”
程普一言既出,主战派士气大振。孙权终于下定决心,拔剑砍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
赤壁之战中,程普被任命为周瑜的副手,共同指挥三军。黄盖提出苦肉计诈降时,许多将领疑虑重重,又是程普力排众议:“公覆(黄盖字)忠勇,必不负我!”
火攻之夜,程普亲率一军伏于乌林侧翼。当曹操战船火起,他及时杀出,截断曹军退路。混战中,程普与曹操麾下大将张辽相遇,二将大战三十回合。程普虽年近六旬,仍勇猛不减当年,一枪刺中张辽坐骑,险些生擒这位曹营名将。
赤壁一战,曹军溃败,天下三分之势始定。庆功宴上,周瑜特地举杯向程普敬酒:“非老将军之助,瑜安能建此奇功!”程普大笑回敬:“江东有此英杰,老夫死而无憾矣!”
夕阳晚照
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病逝巴丘,孙权悲痛不已。程普虽与周瑜曾有嫌隙,但数年并肩作战,早已肝胆相照。闻此噩耗,老将军在营中设祭,面向西方泣不成声:“公瑾一去,江东折一栋梁矣!”
此后程普独撑江东军事大局,辅佐年轻君主。他整顿军备,开发屯田,为江东奠定了坚实根基。建安十五年(210年),程普病重,孙权亲临府邸探视。
卧榻前,程普气息微弱但仍关切国事:“北有曹操,西有刘备,主公宜稳扎稳打,不可轻举妄动...”
孙权紧握老将军的手:“德谋安心养病,孤自有分寸。”
程普微微摇头:“普随孙氏三十载,历事三主,死而无憾。唯愿主公牢记:江东基业,在民心不在疆土,在德政不在兵威...”
言毕溘然长逝,终年六十一岁。孙权痛哭失声,下令举国哀悼,以诸侯礼葬之,谥曰“忠侯”。
历史回响
程普死后,江东军民无不悲恸。有老兵在长江边焚香祭拜,泣曰:“老将军去矣,谁复为我江东擎天柱乎?”
然而程普的精神并未消亡。他忠于所事、顾全大局的风范,成为东吴将领的楷模。他與周瑜從不和到同心的事迹,更成为千古美谈。唐代名相房玄龄主编的《晋书》中特别记载:“程公德谋,性度弘朗,好施下士。虽与周瑜并为都督,而能谦让自抑,终始无隙。古之名将,何以加焉!”
在三国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程普或许不如关羽、张飞那般家喻户晓,不如周瑜、诸葛亮那般光芒四射。但他如同沉默的基石,支撑着江东霸业;如同不熄的火炬,传承着孙氏三代君臣的情义与忠诚。
至今长江水仍日夜东流,仿佛还在诉说那位老将军的故事:一个关于勇气、忠诚与胸怀的传奇,一个在纷乱时代中始终屹立不倒的擎天柱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