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看完《带你回家》只想赶紧回家抱抱妈妈,这部电影聚焦的母女情感线催泪又治愈,让我的心情在观影过程中大起大落。女性观众在影片中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因为这部电影太接近现实了。
导演贺伯亚选择的故事切入点非常犀利,张缘缘(王真儿饰)的父亲刚刚过世,她在操持葬礼的过程中,与多年未曾联系的母亲安娜(李萍饰)相见。她的父母早年离婚,张缘缘跟随父亲移居美国,这次回国终于见到了这位她曾经日思夜想的亲人,现在她一句话都不想和母亲多说,多年不见,亲情早已淡薄。她心里估计就一个怨念:“当年为什么要抛弃我!”
![]()
《带你回家》是典型的三幕剧结构:第一幕抛出矛盾,悬念迭出。张缘缘和母亲的关系为何紧张到这个地步?张缘缘本想办完葬礼就走,结果母亲被诊断出阿尔茨海默症,她该怎么办?
第二幕矛盾升级,女儿心力交瘁。张缘缘和母亲安娜共处一个屋檐下,安娜的记忆和智力都在衰退,发病时像个孩子,自理能力越来越差。张缘缘本就心存怨念,她与母亲的争执进一步加剧。
![]()
第三幕化解矛盾,母女和解。这一幕的重点围绕回忆戏份展开叙事,张缘缘的神秘身世,母亲安娜的全心全意付出,她托举起张缘缘的未来。看到这一幕,我彻底懂得安娜的苦心,那一刻的心灵震撼,无以言表。
《带你回家》是一部能够让观众产生强烈共鸣的电影,我就是一名中年女性,理解张缘缘的苦楚和困境。小女孩年少时,天天都喜欢黏着妈妈,张缘缘小时候却被妈妈放弃,从此母女俩相隔太平洋。她对妈妈的怨念,我完全能理解。
![]()
但是,导演在一步步引出悬念,促使观众紧紧跟随人物命运的脚步,追寻母女俩分隔的真相。天下间有几位母亲忍心孩子离开?戏中,王真儿和李萍的表演充满了情感力量,不断触动我的内心。张缘缘初见母亲时的冷漠,李萍再见女儿时的关切,两人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我从母亲的眼神中就能猜到,她一定另有苦衷。
电影所描述的情感,属于中国式典型的母女关系。我们在情感处理的方式上讲究含蓄,都不会把爱恨摆在台面上,藏在心里让对方去揣测。母女俩在第二幕仿佛有千言万语要说,但刚一交流,张缘缘就压不住火气,妈妈时不时忘人忘事,误会急剧加深。
![]()
演员王真儿、李萍在这一阶段的表演属于外冷内热,表面势同水火,实际互相关心。这样的情感表达,符合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父母和子女的交流状态。双方都关心着对方,只是言语层面不会真诚且缓和的表达,过于心急,由此产生许多矛盾。
前两幕的剧情冲突主要是由于母亲安娜的重病,阿尔茨海默症让她时而清醒、时而忘记一切。导演通过这个阶段母女俩一地鸡毛的生活,细致呈现出疾病带来的家庭问题。子女照顾老人责无旁贷,可是,张缘缘自幼和母亲分离,两人缺乏感情基础。张缘缘送母亲进养老院的选择备受亲戚质疑,但她本人始终忘不掉被母亲舍弃的伤心往事。
![]()
《带你回家》前两幕是生活化叙事,第三幕是传奇化叙事。导演在这一幕开始解密,时代背景回到1980年代,安娜正值青春年少,她和同事张北海谈恋爱,女儿张缘缘的“从天而降”,改变了安娜的人生,她放弃准备已久的高考,开始每天围着张缘缘转。她所做的一切选择,都是未来女儿张缘缘的未来发展,这样无私的母爱,让我不由得想起“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诗的可贵。
影片直面社会议题,关注中年人困境、老年人疾病。现代社会人们普遍面临的生活问题被逐一呈现,社会是“大家”、亲人是“小家”。我们从张缘缘一家的故事,读懂了导演的表达,无论父母是疾病,还是健康,子女都应该尽力陪伴在父母身旁。我们年幼时,父母是依靠;父母年老时,我们就是依靠。
《带你回家》的催泪指数可达五星,影片定于10月25日公映。这个寒冷的冬季,可以在影院感受一下这份温暖的亲情。
叮铃铃/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