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九龙坡区九龙街道第四届“益起来 创未来”社工创意项目大赛启动。本次大赛吸引高校、社区、社会组织百余名参与者齐聚,以“小创意”撬动社区“大治理”,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实践走深走实。
“从‘旁观者’到‘主理人’,居民已成为社区治理的主角。”水碾社区书记文菡介绍,该社区通过社工项目将闲置角落改造为“共享花坊”,既美化环境又搭建邻里交流平台。
近年来,九龙街道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社区善治”核心路径,以“服务更多人、温暖一座城”为初心,构建起覆盖全域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目前,辖区已建成1个街道社工服务中心、10个社区社工室,实现服务全覆盖;吸引29家市、区社会组织入驻,登记备案社区社会组织295个;累计投入1088.8万元实施购买服务项目615个,开展公益活动2000余场次、专业服务近5000场次,惠及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数十万人次。
作为街道培育社区治理新动能的重要载体,社工创意大赛已连续举办三届,累计投入资金80.2563万元,从152个申报项目中培育24个扎根社区的服务项目。从“一个鸡蛋的温暖”独居老人关怀,到“儿童安全地图”隐患排查,再到“邻里报修站”志愿服务,这些“小而美”的项目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让居民在“身边的小温暖”中感受社区治理温度。
“不追求‘高大上’的纸面方案,只关注‘接地气’的实地改变。”大赛负责人表示,本届大赛聚焦服务、宣教、培训、社区营造和研究五大类别,重点支持“老年助餐”“儿童托管”“闲置空间改造”“邻里纠纷调解”等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为保障创意落地,大赛设立“快速立项通道”提速小微项目,提供“标准化工具包”降低执行门槛,依托“龙基金”强化资金保障,确保项目“强聚焦、好落地、可持续”。
大赛现场,“创意咨询区”气氛热烈:大学生团队提出“代际融合”计划,推动年轻人教老人用智能设备、老人为孩子讲红色故事;社区社工室设计“爱心菜园”项目,拟将闲置空地改造为共享农场;专业机构规划“新业态群体关怀站”,为快递员、网约车司机提供休憩服务……一个个贴近民生的创意构想,勾勒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新图景。
九龙街道党工委书记尹生表示,街道将以本次大赛为抓手,持续深化“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多元参与”模式,让更多惠民项目落地生根,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九龙经验”。(任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