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媒体报道:有网友发布视频称,自己曾托朋友将一件旧衣服捐赠给贫困地区,一天无意间刷到一直播间正在售卖类似的衣服,觉得无比熟悉,便以88.89元的价格买了回去,没曾想,买回后发现这件衣服正是自己先前捐出去的那件。
![]()
该网友称最初购买这件衣服时,袖子处有瑕疵,水晶扣掉了一颗,还因此得到老板娘的优惠,另一颗扣子也曾被长辈换成过其他款式。而她从直播间买回的这件,连扣子都与自己捐出的那件一模一样。她感到很震惊,为何捐出的衣服会出现在直播间?
记者检索与梳理发现,
类似的事件并不是偶然的个例。
早先被曝光的旧衣回收项目借公益之名敛财,企业将捐出的旧衣倒卖牟利。如今,这种倒卖链条更与直播带货结合,据宁夏三级政协调研发现,大量直播间所谓的“尾货孤品”“品牌样衣”,实则是经分拣处理的二手旧衣,商家通过“论吨收、按件卖”的模式赚取高额差价,此前央视曝光的调查更直指旧衣回收厂与直播间的直接供货关系。
早在2024年5月,央视新闻就曾曝光过辽宁的刘女士在某平台的直播间购买了号称是“尾货孤品”的一条连衣裙和一条裤子,收到货后,刘女士发现衣服不仅破旧,而且裤兜里还装着东西。
为了揭开这些“尾货孤品”的真面目,记者来到了华南某地的一个全国有名的服装尾货批发集散地,对价格较低的几个目标市场进行了调查,发现到处都打着“供直播间”的广告。记者带着在尾货市场买到的这些所谓的“新衣服”,到当地一家规模较大的旧衣回收厂进行调查,老板当场判定为旧衣服。
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消费者保护法研究中心主任苏号朋表示:商家的这种行为是典型的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旧充新的欺诈行为,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是我国法律明文禁止的违法行为。对此,相关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管理,规范交易市场和电商平台的经营行为。
来源:央视新闻、@小强热线、@都市时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