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李孝华 通讯员 王双)在安康市平利县城关小学,美是一种可以触摸的风景。走进美术活动室,抬头望去,24式太极拳剪纸凌空高悬,纸上的武者姿态舒展、气韵生动。这令人赞叹的作品,出自美术教师周玉珍之手,她用整整一个暑假的潜心创作,为孩子们剪出了一个“会呼吸”的艺术天空。
周玉珍,这位自2000年开始执教的老师,自2014年调入城关小学后,便将剪纸这门古老的艺术,变成了校园里鲜活的美育教材。她用行动告诉孩子们:艺术不在远方,就在我们手边。
![]()
在周玉珍看来,剪纸用材简单,一纸一剪,足以让每个孩子上手,叩开艺术之门。她的剪纸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魔法世界。一年级的孩子从剪制对称的花瓶开始,感受形状的奇妙;二年级的“百变团花”则开启了孩子们对图案与韵律的认知;到了三年级以上,学生的作品已颇具章法,她细心地将这些充满童趣的作品汇编成册。在作品集《闪光的我们》的封面上,她深情地写道:“彩纸在指尖翻飞,剪刀在纸间轻舞,灵感在心头跳跃,童真在作品里绽放。这一剪一折,剪的是传统文化的星火,折的是童真世界的魔法……”
这魔法,真切地改变着孩子们。学生胡腾跃、李瑾萱等谈起剪纸,眼里有光,言语中带着兴奋。这门课程给予他们的,不仅是巧手,更是一份静心创作的耐心、一双发现生活之美的眼睛。
周玉珍的剪纸教学,是学校“以美化人”理念的生动实践。她牵头举办的“筑梦伟业今朝圆”作品展、“奔跑筑梦新时代”素质教育展,不仅仅是成果的展示,更是让每个孩子都能自信地“做最美的自己”。在这里,美育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环境里弥漫的文化氛围,是课程中融入的专注与创造,是活动中亲手体验的乡情与家国情怀。楼道里学生剪纸作品作为装饰,便是这种“环境之美”最直接的体现,每一步都能遇见童心与传统、与文化的对话。
![]()
周玉珍的艺术视野,从未局限于校园围墙之内。当她的剪刀为教学而舞时,也为自己热爱的这片土地而歌。在工作之余,她倾注心血创作的主题剪纸,早已飞出了校园,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誉。
她的代表作《国泰民安》系列剪纸,已被省文化馆郑重收藏。这组作品将剪纸传统的吉祥图案与平利县的自然盛景完美融合。作品分两组,意蕴绵长。第一组“升平气象”“万世之安”“四海和气”,分别以平利广场晨练、关垭古城墙、琵琶岛荷塘为元素,勾勒出“国之安泰”的宏大叙事;第二组“春满人间”“老安少怀”“家和业兴”,则取材于桃花溪风景区、长安茶镇、龙头村,描绘出“祥和平定”的民生画卷。一联一景,一景一寓,方寸之间,家国同构的壮丽图景跃然纸上。
她的剪刀,既能描绘家乡的恬静山水,也能镌刻时代的不屈脊梁。在近期举办的“铭记历史 砥砺前行”——平利县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书画展上,她的“中华脊梁”系列人物剪纸作品成为焦点。科学家们的肖像在她的刀下纤毫毕现、惟妙惟肖,科学的严谨与艺术的灵动在此刻交织,让观展者在传统技艺中,感受到一股磅礴的现代力量与爱国热忱。
从教二十余载,周玉珍用一把剪刀,剪出了孩子们的艺术童年,也剪出了平利县的文化自信。她让剪纸这门手艺,从个人爱好变成了生动的美育课程,又从校园课堂走向了更广阔的社会舞台。在她手中,剪纸不再是陈旧的传统符号,而是连接过去与未来、沟通校园与社会、传递美与信念的生动载体。剪刀开合,纸屑纷飞,周玉珍仍在继续着她的创作,正如她所相信的那样,那些散落的纸屑,终将化作滋养未来的星火,点亮更多心中的光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