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张松涛 通讯员 林会会
“这栋楼空了这么多年,现在成了社区服务中心和便民超市,真是太好了!”站在焕然一新的街角,清丰县居民李女士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她所指的,正是清丰县财政局通过低效闲置资产盘活行动,让一批长期“沉睡”的公共资源重获新生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清丰县财政局在全县范围内打响了一场低效闲置资产有序“清零”的攻坚战,让“沉睡”的资产变为“活水”,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精准摸排,绘制“资产地图”。家底不清,盘活无据。一方面,全域拉网排查,摸清资产“家底”。为彻底摸清全县低效闲置资产“存量”,清丰县于今年3月启动专项清查行动,重点对全县行政事业及部分国有企业单位的土地、房屋建筑物、公务用车三大类资产开展“拉网式”排查,对每一处资产的位置、面积、权属、使用现状、闲置原因等信息进行详细登记,确保“不漏一处、不错一项”。另一方面,建立资产档案,绘就清晰“画像”。经全面盘点,一份清晰的“资产地图”终于绘就:全县共梳理出6类305处低效闲置资产,其中正常出租类44处、超长期合同类37处、闲置资产类170处、资产被占用类25处、历史遗留问题类29处,另有公务用车65辆。通过建立“一资产一档案”,清丰县财政局为每处资产绘制了精准“画像”,彻底扭转了以往资产“底数不明、状态不清”的局面,为后续分类盘活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分类施策,打通盘活“路径”。家底摸清后,如何精准发力、高效盘活成为关键。清丰县坚持“一盘一策”、“宜用则用、宜租则租、宜售则售”的原则,为不同类型资产量身定制盘活方案。一方面,建立台账,压实责任闭环。该局创新建立“低效闲置资产盘活台账”,实行“一资产一责任人、一任务一时间表”的闭环管理。台账详细记录每处资产的盘活方案、责任单位与进度时限,县财政局定期开展“回头看”,对进度滞后单位下发督办函,对已盘活资产跟踪问效,严防“二次闲置”,确保盘活工作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另一方面,分类处置,找准最优出路。针对清查出的六类不同性质的资产,拒绝“一刀切”。对租金明显偏低的合同,探索重新评估;对不合理的超长期合同,依法依规协商调整或终止;对完全闲置的资产,优先调剂使用或公开招租;对被占用资产,坚决依法清收;对历史遗留问题,组建专班,“一案一策”稳妥推进。
通过精准的分类施策,一批批资产成功找到了“新归宿”:闲置办公楼通过招租变身便民服务点或小微企业孵化器;荒废场地经调剂满足了企业扩产需求;长期封存的公务用车经规范处置实现了残值回收。
三、机制护航,确保规范增值。为确保盘活过程规范有序、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清丰县构建了一套强有力的综合保障机制。一是法务全程护航,守牢安全底线。在处理合同纠纷、资产回收、公开交易等关键环节,引入法务力量进行全程审核与指导,确保所有操作均在法律框架内运行,严防国有资产在盘活过程中流失,实现了依法盘活、规范盘活。二是市场价值导向,兜牢保值增值。始终坚持价值导向,无论是出租、出售还是调剂使用,都通过市场化手段或专业评估来确定价值,努力实现资产价值的最大化。对具备升值潜力的资产,耐心研判市场,择机处置,确保公共资源效益不流失。三是云端智慧牵线,提升配置效率。充分利用线上平台发布资产信息,打破地域和信息壁垒。通过“云端”招租、网络拍卖等方式,大幅提高了交易效率和透明度,实现了资产方与需求方的快速精准匹配,促进了资源配置的“双赢”乃至“多赢”。
目前,已有288处低效闲置资产完成盘活方案制定与实施,65辆公务用车全部处置完毕,共计为财政贡献了378.52万元的新增收益。剩余的17处资产也正按程序稳步推进。
这场“清零”行动,正在书写一份公共资源高效利用的“清丰答卷”,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下一步,清丰县计划将此次行动中形成的有效做法制度化、常态化,构建起防范资产低效闲置的长效机制,并探索将更多类型的国有资产纳入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全生命周期动态监管,让每一份公共资源都能在阳光下高效运行,持续为清丰县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财政力量。
审核:张松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