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剧情简直比好莱坞大片还刺激!
2025年9月16日凌晨,法国巴黎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里,一名24岁的中国女子上演了一场现实版“博物馆奇妙夜”。
她可不是来参观的。
闭馆前趁乱躲进展厅,硬生生在监控底下“隐身”了7小时,直到凌晨1点才掏出角磨机,对着几厘米厚的钢制安全门直接开锯!
更绝的是,博物馆位于偏僻植物园,切割声居然没引来任何人。
进入展厅后,她直奔镇馆之宝,防弹玻璃柜里的6公斤自然金块。这些可不是普通金条,而是18世纪玻利维亚献给法国科学院的珍品、1833年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亲赠的乌拉尔金块,还有加州淘金热时期的“活化石”。
面对红外线警报和防弹玻璃,她直接祭出3000摄氏度的氧乙炔焊枪,10分钟熔穿展柜,全程没触发警报。
得手后,她用背包装走金块,还细心擦拭指纹,凌晨4点大摇大摆从后门溜了。
这波操作有多专业?
警方后来发现,她提前一周就踩点摸清了警卫巡逻路线,甚至利用了博物馆7月遭网络攻击后瘫痪的警报系统。
作案后立刻逃离法国,直奔西班牙巴塞罗那。
结果呢?
9月30日,她在机场准备飞往上海时被捕,行李里装着1公斤已熔化的金块碎片,表面还故意涂黑伪装成工业废料。剩下5公斤金块至今下落不明,可能早已在暗网被销赃。目前她已被引渡回法国,最高可能面临15年监禁!
![]()
案件一出,网友直接开启嘲讽模式:“能熔防弹玻璃却不触发警报,这技术在国内博物馆当个专家顾问绰绰有余,何必当贼?”
更有人翻出国内博物馆黑历史对比,某省级博物馆曾被爆用赝品替换真品,真货拿去拍卖,还有某馆长把文物借给亲戚开展览,结果藏品“意外损坏”。
网友调侃:“要是这妹子有门路搞内部调包,哪用得着冒险焊玻璃?”
法国博物馆的安保也被吐槽成“纸糊的”。
有网友指出:“闭馆前不检查滞留人员,切割声听不见,警报形同虚设,这水平连小区保安都不如!”
更讽刺的是,案发前博物馆警报系统因网络攻击已瘫痪数周,却迟迟未修复。
有人联想到了卢浮宫,就在自然历史博物馆金块被盗一个月后,卢浮宫光天化日之下被抢走拿破仑珠宝,劫匪7分钟得手,骑摩托车逃跑。
网友痛批:“法国这是把博物馆当自助提款机了?”
不过最扎心的还是文化价值损失。
有人感慨:“熔掉这些金块就像烧了《蒙娜丽莎》,沙皇礼物、淘金热标本,这些可是地球记忆啊!”
自然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差点哭出声:“它们记录着300年地质史,现在只剩警察证物袋里的金属渣了”
![]()
为什么此案能引爆热搜?
因为要素过多:中国籍、24岁女性、跨国盗窃、电影级手法,叠满buff的剧情让网友直呼“网文都不敢这么写”。
但越魔幻,疑点越多。
第一,团队作案嫌疑,一人能扛角磨机、焊枪、气罐这么多工具?
警方怀疑她背后有专业团伙,可能负责前期侦察和销赃。
第二,被捕过于巧合,全程计划周密,却在机场因1公斤熔金暴露?
网友怀疑:“是不是被同伙出卖了?”
更猛的阴谋论是:法国博物馆藏品本来就不干净!
有人翻旧账:“大英博物馆藏了多少抢来的文物?法国这些金块,说不定也是殖民时期搜刮的。”
再加上卢浮宫刚发生7分钟劫案,网友调侃:“说不定是法国人自导自演,骗保洗文物呢?”
但真相可能更现实,随着金价飙升至历史新高,国际犯罪团伙正疯狂瞄准博物馆。
此案也暴露了全球文化遗产保护的脆弱。
无论是网络攻击导致警报失灵,还是施工区域安保松懈让卢浮宫被骑脸抢劫,都成了犯罪分子的“漏洞福利局”。
正如网友总结:“这妹子落网了,但下一批‘艺术品大盗’可能已经在踩点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