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媒创氪快讯】金秋10月,福建省连城县文亨镇菊山片区,千亩稻田如铺展开的绒毯,风过垄间,漾起层层稻浪。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上正悄然上演着一场“金叶子”与“银饭碗”深度交融、互利共生的产业振兴实践。
![]()
图为连城县文亨镇菊山烟稻融合示范片全貌。连城县局(分公司)供图。
在菊山烟稻融合示范片的500亩核心区内,烟农们正在烟后稻田中穿梭忙碌着。“以前地块零散,东一块西一块,浇水施肥、插秧收割都特别费劲。”烟农谢世锋感慨道:“今年通过合作社流转到23亩连片的良田,地平整了,大拖拉机直接开进去作业,效率翻了好几倍!”
![]()
图为烟农在烟稻融合示范片的田地里进行犁田作业。连城县局(分公司)供图
这一转变源于2023年底,为推进“烟区美、烟农富、烟叶强”的融合示范点建设,连城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创新性采用了“乡镇主导、村委主力、烟草助力”的三方协同机制,在该机制的作用下,菊山三个村共计500亩土地流转至莲清烟叶种植合作社,由合作社统筹规划,再集中连片流转给烟农,告别了“插花地”“巴掌田”的困境,让“小田”变“大田”,机械化水平与土地产出效益显著提升。
![]()
图为烟稻融合示范片中开展机械化作业的场景。连城县局(分公司)供图
土地集中流转不仅为村中农户增加了收入,也给外出务工的家庭带去了实惠。“以前田地要么撂荒,要么租金微薄。现在租给合作社,年年有份稳定的收入,很安心。”一位村民表示。
而今,这些田地的价值得到了充分挖掘。“田里上半年种‘金叶子’,下半年种‘银饭碗’;烤房上半年烤烟,下半年烤谷子。可谓是一地多用,一举多得!”烟农谢永明道出了连城致富的“轮作密码”。
据企媒创氪获悉,今年是连城县推广稻烟轮作模式的第6个年头。通过政策扶持、设施配套、绿色生产和主体培育等多维协同,全县烟稻融合率已高达99%,亩均综合效益突破7000元,真正实现“一块土地、两份收入”。
稻烟轮作不仅是时间与空间的高效叠用,更蕴藏生态农业的智慧:水旱轮作能科学调节土壤肥力,有效抑制烟叶和水稻的病虫害,大幅减少农药使用量,实现“种养结合、节本增效”的绿色发展。
![]()
图为分级工在学习烟叶分级要点。曹小平摄
产业链条延伸还带动了“家门口”就业,从育苗、采收、烘烤、分级到水稻插秧,每个环节都吸纳了大量本地劳动力,村民无需远行就能获得稳定收入。“做这份工离家近,能照顾老小,收入也不错!”分级工罗素珍在文亨收购场工作50天,收入近万元,她的笑容成为了产业惠民的生动注脚。
连城稻烟产业综合体已成为稳固烟粮根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强大“引擎”,“金叶子”与“银饭碗”的协奏曲,叩响了产业兴旺的音符,也奏响了一曲乡村振兴的欢歌。(马旭东、黄佳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