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乔芮)头部闷胀、左侧面部麻木、走路偏斜、持续头晕……今年48岁的陈女士被确诊为左侧听神经瘤,肿瘤直径达27毫米。“我从5年前就开始出现左耳耳鸣和听力下降等问题,当时被诊断为功能退化,所以就没太在意,忽视了身体出现的其他信号,如果早点把这一系列症状联系起来,或许不必等到肿瘤长到这么大。”陈女士说。
10月21日,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杜世伟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门诊中常遇到患者拖到病情严重才来就医,很多人因初期症状不明显就“没当回事”,应提高对听神经瘤等脑瘤的认识。
![]()
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杜世伟为陈女士进行听神经瘤切除手术。受访者供图
听神经瘤,医学上称为前庭神经鞘瘤,起源于包裹在神经外面的“施万细胞”。尽管其生长缓慢,但由于肿瘤位于颅底深处的内听道及小脑脑角区,紧邻听神经、面神经、前庭神经及脑干等重要结构,随着瘤体逐渐增大,会压迫周围组织,引发一系列进行性加重症状。
杜世伟表示,听神经瘤的早期症状往往隐匿且易被患者,甚至医生忽视。多数患者最早出现的症状为一侧耳朵听力缓慢下降,听声音模糊,尤其在嘈杂环境中辨别困难,易被误认为耳背。该病的典型症状还有持续性单侧高调耳鸣(如蝉鸣或哨声);平衡障碍,如步态不稳、行走偏斜、轻微头晕,在暗处加重;一侧面部感觉异常,包括麻木、肌肉僵硬或运动不协调,微笑时口角歪斜、刷牙漏水等;严重时可伴头痛、恶心和呕吐。
需要注意,瘤体越大,相关治疗风险越高。陈女士的肿瘤血供丰富,已经填满内听道同时压迫脑干,手术难度进一步增加。“面瘫风险超过50%,听力也可能丧失。”陈女士表示,咨询多家医院均表示,手术风险很高。幸运的是,杜世伟为陈女士进行高难度听神经瘤切除手术,术后不仅肿瘤被完整切除,面神经功能也完好保留,听力正在逐步恢复。杜世伟提醒,大家莫要忽略身体长期出现的“小毛病”,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幸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