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秋季,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主任王兆峰博士率领律师团队继续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学生讲授《刑事辩护实务》课程。该课程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和北京周泰律所联合打造的“双师同堂”实务精品课程,由刘计划、肖中华两位教授与王兆峰博士领衔的资深刑辩律师团队共同授课。
本堂课由人大法学院肖中华教授担任主持,北京周泰律所陈明律师担任主讲。
在两轮精彩的法庭辩论后,陈明律师结合实务中常见的证据问题对案例进行了讲解;围绕证据确实充分、排除合理性怀疑的标准讨论了心证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内心确信所依据的除法律外,还有大家普遍认可、遵循的道德、伦理、规范和习惯;国法、天理、人情均是审查、办理案件的重要原则和价值指引。
今年是周泰刑辩律师团队在人大法学院授课的第六年。未来周泰律所将不断走入更多高校法学院/系,为在校法科学生提供接触实践的机会,加强法学教育、法学研究以及法律实务之间的联系,实现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深度衔接。
![]()
![]()
刑事辩护课堂
![]()
「课堂随想」
许欣欣
24级法律硕士(非法学)
↕️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在本次课中,通过陈明律师和肖中华老师的分享,我收获了很多刑事辩护的实务知识,同时也从本次模拟法庭上反思到很多不足。本次案件以受贿罪为核心,在上场前的几天,我跟我的搭档梁景宇同学从各个角度思考了辩护思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两个都有一个体会——对受贿罪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思考。而在老师们讲解后,我又产生了更深的体会,首先肖中华老师提到我们在赛场上没有结合案件深入论证“权钱交易”的要素,论证稍显单薄;其次,陈明律师为我们讲解了刑事辩护中证据常出现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我也发现同一个证据还可以有多个不同理解的角度。还有一个小小的感触就是,在刑事辩护中不能脱离案件讲学理,学校中学到的法学理论最终还是要应用到实际的案件中,在第一次模拟法庭时我就犯了这样的错误,所以第二次我紧紧围绕着卷宗,逐字精读制作阅卷笔录。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陈明律师分享的律师执业“心法”。在实务中如何适用与排除证据,“合理怀疑”的标准是什么?陈明律师分享到王阳明心学提到的“心即理”与“致良知”,再复杂的法律案件裁判时也不能脱离人们朴素的社会价值观,作为法律人在适用法律时要保持自己的心如明镜,用“良知”做判断,切勿违背己心。
最后,我想用最近在读的《刑辩私塾》中的一段话做结尾,“人的一生是有限的,当你在有限的生命中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觉得很有挑战性,有成就感,也非常有意思的时候,那你就要去做,而不要去考虑它在短时间内能否给你带来巨大的财富。那究竟最后目标能否实现呢?其实只要你真的付出努力、付出心血,用最大的热忱,目标最终也许会实现。也许是今天,也许是明天,最晚不过后天,定会有所收获—既包括物质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本次刑事辩护模拟经历带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精神上的满足感,完成挑战的自足感,希望下次模拟我还能遇见未知的自己。
何正阳
24级法律硕士(非法学)
↕️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18号这次课,带给我的最直观的感受其实是一种立场转换的不适感和对公诉人所要求的专业水平的震撼。不同于上次课作为辩护人在案卷中“挑毛病”的立场和实际辩护时剑走偏锋式的策略,作为控方所要求的是一种密不透风似的“壁垒”,换句话说公诉意见以及对案件事实、证据的把握不容许差错,稍有不慎抑或是对事实细节的忽略就会导致局面的被动。在课上当辩护人提出有关于项目日期等证据事实存在矛盾和冲突时,我坐在场上第一反应就是在准备的过程里我有所忽略,我对案件的全部设想都集中于关于受贿罪的法律认定和适用上,在准备的过程中我也企图在适用和解释法律上做到事无巨细,对于言词证据效力的轻信以及对于事物证据的默认带给了我深刻的教训,当然也是一种收获。陈律师在最后提到的证据确实充分的认定标准对我是一种警醒和思考,作为公诉方总是不自觉的带入似乎被告人一定有罪,且是重罪的误区,对定罪量刑有利的证据总是天然的确信,而失去了作为适用法律的人,本应具有一种怀疑的态度审慎的看待案件,被告也并非都是罪不可恕之人,对证据和事实要保留最基本的理性和情感,也就是陈律师说的“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希望在未来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的过程中都能做到“保持本心”。
梁景宇
24级法律硕士(非法学)
↕️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在上这门课之前,我从未接触过模拟法庭辩论,也一直觉得自己的临场表达能力比较薄弱。坦诚讲,选课的时候我犹豫了很久,心里反复纠结:每次模拟法庭只有一周准备时间,会不会太仓促?我的表达能力那么差,在场上会不会不知道该说什么?但最终我还是下定决心挑战自己,希望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得到专业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在参与了两次的模拟法庭后,我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也越来越庆幸还好自己当初没有因为恐惧而放弃。
本周课程上,陈律师主要围绕刑辩实务技巧和证据的梳理运用展开讲解,令我收获颇多。在刑辩实务技巧方面,陈律师提到,说服法官不仅靠专业,也要靠表达——表达要有感染力,有情感,不机械,尽量脱稿,还要和裁判者有眼神交流。这些话让我很受触动,表达的意义不只是“说出来”,更是“传达到”,让听者“感受到”,这也是我今后需要努力学习和提升的地方。随后,陈律师强调了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重要性。通过陈律师的讲解,我对于在刑事辩护中如何从案卷中更好地梳理证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刑事诉讼中的每一份证据都可能影响案件走向,在刑事司法中注重证据意识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陈律师对于本周案例的细致分析,我也深切感受到了自己在专业知识上的不足,明确了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明德”即“致良知”,无论何时都不要违背本心。希望我能一直牢记陈律师的话,在未来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真的非常感谢陈律师的指导和讲解,让我对刑事辩护产生了更深的兴趣。也非常感谢我的搭档许欣欣同学,从她身上我学到了很多,非常感谢她对我的鼓励,让我有了自信和底气。我也会把这节课学到的东西,运用在接下来的模拟法庭中,争取更好的表现!
李龙骁
24级法律硕士(非法学)
↕️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我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在模拟法庭中担任控方,这次的案例是我时隔三年再次担任公诉人,带给我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很坦诚地讲,我对于自己本次的发挥并没有那么满意,存在一些遗憾。一是辩方的辩护观点在我方的庭前预设之外。我们预设对方可能会将受贿罪改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或者打成受贿罪共同犯罪中的从犯,对这两种可能性均进行了充分预设,但唯独没有预设辩方直接打无罪辩护,这使得我在听取辩护人第一轮辩护意见时完全懵掉了,准备好的内容无法直接适用,只能在短时间内迅速重新组织语言,略显局促。二是控辩的发言顺序使得控方先进入1分钟总结陈词,无法再有效回应前一轮辩方提出的一些观点,有些关键性的回应我已经准备好但没机会再表达,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就是辩护方的一些观点公诉方未充分回应。
这次模拟法庭也引发我对控辩角色的思考。公诉人的思路和辩护人的思路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很大区别。作为辩护人,只需要抓住几个对被告人有利的点猛打即可,对于公诉方提出的对辩方不利的点可以不予回应,只要有一点能取得突破,辩护就取得了成效。但是,作为公诉人需要“织网”,把所有事实、构罪、量刑、证据与程序的内容进行充分论证,并且对于辩护方提出的所有观点均需一一回应。从这一角度看,公诉方更像是防守方,而辩护方反而成了进攻方,辩护方可以进攻一百次只需要有一次突破公诉方的防线即可,但公诉方必须守住辩护方的每一波攻势。
在此过程中,我要向我的搭档何正阳同学表达感谢和歉意。在本次的受贿案中,事实认定并没有太大争议,更多是法律论证,而这正是我所不擅长的内容。何同学再次展现了他扎实的刑法理论基础,对犯罪的构成要件、共同犯罪理论等掌握的炉火纯青,他很耐心地指导我并指出我刑法理论上的错误,帮助我预设法庭辩论。但由于我在法庭辩论的几轮交锋中并没有一针见血地找到辩护方的破绽,并且也忽视了己方立论,有很多有力的点没有打出来,导致公诉方整体呈现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次,也要感谢梁景宇、许欣欣两位对手。梁景宇同学的无罪辩护完全打到了我预设的射程之外,在现场带给我了极大的压力,许欣欣同学敏锐地抓到了我发言中的漏洞并发起进攻,用清晰的、有条理的、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形成交锋,对位压制。在这些方面,我需要向几位同学学习。
最后,感谢本次案件的主讲律师陈明律师。陈律师不仅分析了案情,还更多地讲解了非常务实的辩护技巧,例如证据链完整的判断,反向证据的适用,证据冲突的处理原则,以及自由心证等问题。陈律师分享的内容更多是启发性的,希望在下次的案件中可以将本次的所学所获付诸实践。
魏嘉仪
24级法律硕士(法学)
↕️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当这节刑事辩护课的课堂灯光亮起,我作为“杨冬梅”的辩护律师坐在辩护席时,手中的卷宗不再仅仅是冰冷的法律文书,而是一个复杂人生的浓缩。陈明律师对这起受贿案的教学模拟,远不止于对法条的机械应用,它更像是一次深入司法实践腹地的探索,让我对刑事辩护的真谛有了更为深刻且充满温度的体悟。
在为王奋200万元款项辩护时,那种模糊的“维系关系”与明确的“具体请托”之间存在天壤之别,刑法不应成为惩罚一切人情往来的利器,其锋芒必须精准指向真正的权力寻租。而在为那只翡翠手镯辩护时,我则深刻体会到,当一份远超当事人认知的鉴定报告摆在面前时,坚守“主客观相一致”原则不仅是对被告人负责,更是维护司法公正的基石。
然而,最大的挑战与收获,并非仅仅来自法律技术的运用,而是源于陈明律师结合其他案例对本案进行的分析和讲述。作为辩护人,我们既不能为被告人开脱罪责,也不能无视其合法权益。律师的职责,是确保她的每一项权利得到保障,每一个从轻情节被法庭听见,让判决经得起法律与良知的拷问。这个过程让我明白,优秀的辩护律师,不仅是精通法律的工匠,更应是洞察人性的智者,在法律的刚性框架内,为人性寻找一丝柔软的余地。综上所述,这节课程让我深刻认识到,刑事辩护是一场在罪与非罪、重罪与轻罪边界上的艰难跋涉。它要求我们以最严谨的态度对待证据,以最犀利的眼光审视法律,同时,还要怀着一颗悲悯之心去理解每一个卷入司法程序的生命。案件终会审结,但道阻且张,这节课将会时刻提醒我:我们捍卫的,不仅是当事人的权益,更是法律本身不容侵蚀的尊严。
欢迎了解更多周泰律所哦~
![]()

欢迎点“赞”和“在看”,与朋友共享精彩内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