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罗斯军事分析师罗曼·斯科莫罗霍夫在2025年5月18日通过军事观察网站发布文章,首次针对印巴冲突中的空战情况表态。
他认为阵风战斗机在国际舆论中遭受过度贬低,并指出歼-10C在特定条件下可能面临严峻挑战。这一观点迅速在全球军事圈引发讨论,因为印巴冲突刚结束不久,巴基斯坦空军凭借歼-10C取得的战绩已广为认可。
![]()
斯科莫罗霍夫的文章从技术参数入手,强调阵风作为法国达索航空的产品,其双发动机设计提供了可靠的推力和冗余备份,最大起飞重量达24.5吨,作战半径超过1850公里。这与歼-10C的单发动机布局形成对比,后者空重约9.7吨,更注重轻量化以提升机动性。
他的分析指出,阵风的RBE2-AA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可达200公里,能同时跟踪40个目标,而歼-10C的KLJ-7A雷达虽模块数超过1000个,锁定距离约170公里,但在多目标处理上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
在导弹系统上,斯科莫罗霍夫质疑PL-15E的实战命中率,该导弹射程150公里以上,采用主动雷达和红外复合制导,末段速度达4马赫。他提到,如果巴基斯坦发射多枚导弹才击中阵风,实际效能需重新评估。
阵风搭载的流星导弹射程同样超过100公里,集成数据链支持中继制导,虽在冲突中未有突出表现,但设计上强调低可观测性和抗干扰能力。相比之下,PL-15E的出口版已证明在超视距作战中的精准性,巴基斯坦空军在5月7日空战中以此击落多架印度战机。
![]()
阵风从1986年原型机发展到F4标准,经历了多次迭代,电子战系统Spectra集成主动干扰和预警功能,能模拟假目标迷惑敌方导弹。歼-10C则从2003年歼-10首飞基础上演进,2018年定型,换装WS-10B发动机,推力144千牛,燃油效率提升15%,实现了完全国产化。
这一代进步让歼-10C从依赖进口动力转为自主可控,雷达从机械扫描转为有源相控阵,T/R模块密度更高,抗电子干扰能力显著加强。
![]()
斯科莫罗霍夫回避直接提及歼-10C,而是用枭龙战斗机作为比较对象,称其体积小、重量轻,但无法承载重型武器如布拉莫斯导弹。
实际冲突中,巴基斯坦主力为歼-10C,该机挂载能力达7吨,能执行多任务,包括空空和空地打击。他的观点似乎意在淡化中国装备的优势,维护俄罗斯和西方军工的形象,因为苏-30MKI在冲突中也损失,却完成了导弹发射任务。
![]()
印巴冲突源于4月22日克什米尔袭击事件,印度空军出动阵风试图压制巴方,但巴基斯坦利用ZDK-03预警机与歼-10C形成体系作战,提前锁定目标。
斯科莫罗霍夫认为印度飞行员对阵风熟悉度不足,仅引进5年,训练时长有限,导致战术失误。如果阵风充分发挥Spectra的干扰作用,或许能规避PL-15E锁定,转入近距格斗。
阵风在利比亚和叙利亚行动中展示了地面攻击效能,挂载Scalp导弹精准摧毁设施。歼-10C的首次实战验证则在印巴空战中,6:0战绩包括击落3架阵风,标志中国航空从学习阶段向领先转型。斯科莫罗霍夫的表态反映出俄罗斯对东方技术崛起的警惕,因为苏-30等俄制战机市场份额面临竞争。
![]()
歼-10C的升级路径注重体系集成,玻璃化座舱与头盔瞄准具提升飞行员态势感知,相比阵风的Thales系统,更强调数字化融合。WS-10B发动机的单晶叶片材料耐热温度达1850K,寿命延长30%,解决了早期可靠性问题。
斯科莫罗霍夫指出阵风的速度和航程优势,在长距离任务中能占优,歼-10C需空中加油支持。他的分析忽略了歼-10C的DSI进气道优化隐身性,雷达截面降至3平方米,机动过载达9G,适合高强度空战。
![]()
俄罗斯专家的沉默打破发生在冲突一周后,此前俄方低调可能是因自家战机损失未受广泛指责。他的文章长度超过2000字,列举参数对比,试图证明阵风的潜在反转能力,但事实战绩显示歼-10C的实战效能更高。PL-15E的实时数据链修正轨迹,让其在复杂环境中命中率达90%以上。
阵风的复合材料占比高,机体重量减轻20%,适合沙漠环境作战。歼-10C的钛合金结构强度强,适应高原地带,如巴基斯坦北部地区。斯科莫罗霍夫的观点整理自情报来源,意在引导对导弹可靠性的疑问,但巴基斯坦官方确认战果,国际媒体如路透社报道了击落过程。
![]()
斯科莫罗霍夫作为退役军官,其炮兵背景转向航空评论,观点基于数据但带有主观性。此次发声可能受军工利益驱动,俄罗斯出口苏-30到印度,总额数百亿美元,中国装备崛起威胁这一市场。阵风的传感器融合红外与雷达数据,歼-10C的IRST系统独立但高效。
冲突后,法国调查阵风损失,优化电子算法,中国基于经验改进PL-15。斯科莫罗霍夫的文章推动讨论,提醒装备胜负取决于训练和战术。歼-10C的出口成功,如向印尼交付42架,总值90亿美元,标志亚洲军备格局变化。
![]()
俄罗斯专家的表态虽有争议,但激发对技术细节的深入审视。阵风的坚固性在冲突中未充分展现,歼-10C的灵活性则经受考验。未来航空竞争将更注重网络化作战,中国装备的性价比优势日益凸显。
![]()
歼-10C的胜利体现了国家科技自立,阵风的教训提醒西方装备并非无敌。斯科莫罗霍夫的观点虽片面,却促进行业交流。中国航空的逻辑在于稳扎稳打,从基础研究到实战应用,形成完整链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