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60 万亿没了!瑞银给楼市定调:2026 年触底,现在 “黎明前”

0
分享至

当瑞银抛出 “中国楼市 2026 年下半年触底” 的判断时,市场并未迎来预期中的振奋,反而被 “160 万亿市值蒸发” 的阴影笼罩。从 2021 年峰值到 2025 年深秋,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史上最剧烈的调整周期,47% 的受访业主陷入 “房价跌破买入价” 的窘境,即便剔除调研偏差,实际被套群体占比也达 15%-20%。这场财富重构背后,是无数家庭资产负债表的收缩,也是宏观经济循环的受阻。瑞银给出的 “2026 年触底” 预测,究竟是穿透迷雾的曙光,还是仍需警惕的幻象?





一、160 万亿蒸发:数据背后的财富真相与市场阵痛

“160 万亿市值下跌” 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基于市场峰值的理性测算。2021 年房价高点时,全国城镇住宅总价值约 405 万亿元,其中既包含 404 亿平米城镇登记住宅面积,也涵盖了未完全统计的小产权房。随着过去四年房价累计下跌 30% 至 40%,相当于 162 万亿资产凭空消失,摊到每位城镇居民头上的损失超 17 万元。这一数字远超 A 股散户 25 万亿元的总持股市值,凸显出房地产在家庭资产配置中的核心地位。

财富缩水正通过 “负反馈循环” 影响经济全局。在资产减值压力下,居民部门呈现显著的 “防御性储蓄” 特征,2023 年以来居民存款增速持续高于收入增速,消费市场陷入 “低欲望循环”。与此同时,房价下跌导致土地出让收入锐减,地方财政承压进一步制约基础设施投资,而房企债务风险的传导又让金融体系面临考验。摩根士丹利在 2025 年研报中估算,2021-2024 年行业累计损失已达 7 万亿元,风险虽阶段性释放,但长期挑战仍存。

市场情绪的低迷程度更甚数据表现。瑞银观察到,一线城市中半数人口转向租赁市场,新房销售连续 12 个月同比下滑,二手房挂牌量较 2021 年翻倍。AlphaWise 调查显示,仅不足 10% 的潜在购房者计划 12 个月内入市,而超六成业主愿意接受低于购买价的报价出售房产,这种 “卖压大于买气” 的格局进一步加剧了价格下行压力。





二、瑞银 “2026 年触底” 判断:逻辑支撑与核心指标

瑞银将 2026 年下半年定为触底窗口,并非单纯基于价格跌幅的推测,而是建立在三大核心逻辑之上。其亚太区房地产行业研究主管林镇鸿明确指出,租金企稳是市场复苏的先行指标—— 一线城市 50% 的居住人口依赖租赁,租金水平能最直接反映真实住房需求,只有当租金止跌回升,居民才会重新评估 “租买性价比”,启动 “由租转买” 的良性循环。

租售比的改善已显现积极信号。2025 年上半年重点 50 城平均租售比降至 1:576,较 2024 年进一步收窄,租金回报率升至 2.08% 的阶段性高点。尽管这一水平仍低于国际公认的 1:200-1:300 合理区间,但房价跌幅(2.83%)大于租金跌幅(1.81%)的分化趋势,正在修复市场估值扭曲。招商证券进一步佐证,净租金回报率与按揭利率之差的收窄,将成为需求筑底的关键标志。

政策托底与利率环境的改善构成另一重支撑。瑞银预判,2025 年 12 月政治局会议可能成为政策关键窗口,“中储房” 平准基金、城中村改造货币化安置等工具有望落地,且政策将坚持 “防风险优先、托而不举” 的基调。在国际层面,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将带动香港银行同业拆息从 3% 降至 2026 年的 1.6%,这一宽松信号若传导至内地,将直接降低购房者融资成本。

结构性分化中的亮点也被纳入考量。尽管普通住宅市场承压,但高端住宅销售逆势增长,这源于限价政策取消后改善性需求的集中释放。瑞银认为,这种结构性机会虽不代表整体回暖,却显示部分细分市场已具备企稳基础。

三、黎明前的阴霾:触底路上的四大挑战

即便逻辑链条看似完整,2026 年触底之路仍布满荆棘。高库存压力首当其冲,三四线城市新房去化周期普遍超过 20 个月,部分 “死库存” 因区位偏远、配套缺失几乎丧失流动性。摩根士丹利指出,仅靠自然销售消化现有库存需 3-4 年,而低线城市人口外流趋势进一步加剧了供需失衡。

居民预期修复缓慢成为核心梗阻。房价连续四年下跌形成 “买涨不买跌” 的心理惯性,而就业市场波动与收入预期不稳,让即便有购房需求的家庭也选择观望。瑞银发现,居民存款规模持续增长与房地产投资意愿低迷形成鲜明对比,“资产荒” 本质是租金回报无法覆盖按揭支出的理性选择。这种预期的扭转往往滞后于基本面改善,可能延长调整周期。

房企信用风险尚未完全出清制约供给端修复。2025 年上半年房企平均利润下降 15%,部分民企仍面临流动性危机,导致新开工面积持续下滑。尽管优质国企尚能维持项目开发,但民营房企 “缺位” 导致市场供给结构失衡,中低端住宅供应不足的问题逐渐显现。

政策传导效率不足削弱托底效果。此前多地松绑限购、降低首付比例等政策,未能有效激活需求,根源在于居民对房价稳定缺乏信心。瑞银强调,大规模中央财政支持的收储计划虽效果最优,但面临财政可持续性的约束,政策力度与市场期待仍有差距。

四、普通人的应对:在等待中把握确定性

对于普通家庭而言,与其纠结 “是否已到黎明前”,不如聚焦可把握的确定性。在资产配置上,应规避人口持续流出的三四线城市房产,这类资产可能面临 “跌价且难变现” 的双重风险;而一线城市核心地段、租金回报率接近 2.5% 的住宅,已具备长期持有价值。

购房决策需回归居住本质。若为刚性需求,可关注开发商资金链稳健的准现房项目,利用当前利率下行窗口锁定成本;若为投资需求,则需等待租金企稳、租售比进一步改善的明确信号,避免过早入场被套。

对于已有房产的家庭,需理性评估资产质量:若房产位于低线城市且长期空置,可考虑及时置换至核心城市优质资产;若处于还贷压力较大的 “负资产” 状态,可与银行协商调整还款计划,避免断供风险。

结语:理性等待真实复苏

160 万亿财富蒸发的阵痛,本质是房地产从 “金融属性主导” 向 “居住属性回归” 的必然调整。瑞银的 2026 年触底预测,为市场提供了一个观察锚点,但不应被视为抄底信号。真正的黎明,不仅需要租金企稳、利率下行等指标验证,更需要居民预期修复、房企信用重建、政策精准发力的多重共振。

对于市场而言,与其期盼 “V 型反弹”,不如接受 “L 型企稳” 的现实 —— 房地产已告别高增长时代,未来将进入 “总量平稳、结构优化” 的新周期。在这个过程中,那些能穿越周期的资产,终将是锚定真实需求、具备现金流创造能力的核心标的。而现在,或许正是打磨判断力、等待确定性信号的关键时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为什么电影里很多黑帮老大坚决不做毒品生意?网友评论引万千共鸣

为什么电影里很多黑帮老大坚决不做毒品生意?网友评论引万千共鸣

小椰的奶奶
2025-10-27 02:51:34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福建一国企原副总经理被查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福建一国企原副总经理被查

鲁中晨报
2025-11-05 21:43:04
美股涨幅扩大

美股涨幅扩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5 23:09:07
同学聚会,班长让每人交800,我找借口没去,第二天有人找上门

同学聚会,班长让每人交800,我找借口没去,第二天有人找上门

船长与船1
2025-11-05 09:03:14
不到24小时,人民日报四次点名全红婵,陈若琳的话终于有人信了

不到24小时,人民日报四次点名全红婵,陈若琳的话终于有人信了

枫尘余往逝
2025-11-05 21:01:12
神二十航天员,回家时间定了!

神二十航天员,回家时间定了!

学申论的谈妹
2025-11-04 12:58:03
机构悄悄买入!人形机器人龙头涨600%,超七成业绩亮眼

机构悄悄买入!人形机器人龙头涨600%,超七成业绩亮眼

证券市场周刊市场号
2025-11-05 16:22:44
秦始皇姓嬴名政,为何儿子却叫扶苏和胡亥?看完可算懂了

秦始皇姓嬴名政,为何儿子却叫扶苏和胡亥?看完可算懂了

大国纪录
2025-11-04 14:51:55
特别灵验的十条天道法则,我读了九遍,顿悟后人生彻底改变!

特别灵验的十条天道法则,我读了九遍,顿悟后人生彻底改变!

阿天爱旅行
2025-11-04 11:17:59
翁帆最新合照爆了!真实处境全露馅,杨振宁当年还真没骗人

翁帆最新合照爆了!真实处境全露馅,杨振宁当年还真没骗人

调侃国际观点
2025-11-04 17:42:11
高中时期你经历过哪些炸裂事迹?网友:大家的青春都这么污的吗

高中时期你经历过哪些炸裂事迹?网友:大家的青春都这么污的吗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10-03 00:20:08
太突然!央视宣布撤档!

太突然!央视宣布撤档!

台州交通广播
2025-11-05 20:31:05
陈志根本不是重点,别再盯着他的下落了

陈志根本不是重点,别再盯着他的下落了

麦大人
2025-11-03 15:37:57
11月4号金价突变!全国珠宝店最新售价出炉,买金先看这3个关键

11月4号金价突变!全国珠宝店最新售价出炉,买金先看这3个关键

时尚的弄潮
2025-11-06 00:20:45
告别内娱“白幼瘦”,短剧女神郭宇欣一战封神,内娱终于有救了

告别内娱“白幼瘦”,短剧女神郭宇欣一战封神,内娱终于有救了

伴史缘
2025-11-03 14:44:33
悲剧发生了!广州一16岁女孩停经2月,系边缘性行为致“葡萄胎”

悲剧发生了!广州一16岁女孩停经2月,系边缘性行为致“葡萄胎”

火山诗话
2025-11-03 18:53:05
“只要我还在当总统,就没人敢武力收台”,特朗普:中方清楚后果

“只要我还在当总统,就没人敢武力收台”,特朗普:中方清楚后果

影孖看世界
2025-11-04 18:37:17
突然退网!干崩京东的杨笠扛不住了!

突然退网!干崩京东的杨笠扛不住了!

广告案例精选
2025-11-04 22:17:13
美荷两国同时发声,对中国独立研发的光刻机技术给予了强烈批评

美荷两国同时发声,对中国独立研发的光刻机技术给予了强烈批评

铁锤简科
2025-11-05 18:11:41
高市早苗上任三把火,全都烧向中国,彻底激怒中方,点名抗议!

高市早苗上任三把火,全都烧向中国,彻底激怒中方,点名抗议!

娱乐的宅急便
2025-11-06 00:16:34
2025-11-06 01:39:00
诺诺谈史
诺诺谈史
我们的历史是一份无比珍贵的遗产,是值得我们自豪的。
1833文章数 6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房产要闻

最新!海南楼市10月热销榜单出炉!

头条要闻

民进党当局封杀淘宝拼多多 台媒:不如多花力气清空诈骗

头条要闻

民进党当局封杀淘宝拼多多 台媒:不如多花力气清空诈骗

体育要闻

赢下皇马,会是利物浦的转折点吗?

娱乐要闻

港星林尚武突发心脏病去世

财经要闻

事关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中央金融办发声

科技要闻

大转弯!特朗普再提名马斯克盟友任NASA局长

汽车要闻

智己LS9入局"9系"混战 全尺寸SUV市场迎来新变量

态度原创

家居
手机
教育
房产
公开课

家居要闻

别样府院 畅享诗意生活

手机要闻

苹果Shazam更新26.0版:液态玻璃界面焕新登场

教育要闻

最新:2026年南京中考体育考试内容及评分标准曝光!

房产要闻

最新!海南楼市10月热销榜单出炉!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