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番禺区,有这样一位企业家,他不仅关心校园里的一草一木,更把公益的脚步迈进社区街巷,用一次次“环境微改造”,为居民生活空间注入新的生机与温度。他就是何石磊——广州昊洋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一位从保洁员成长起来的“慈善先锋”,如今他正以持续的社区公益行动,诠释着“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企业家担当。
老旧墙体重焕新生,五处彩绘点亮街角
在番禺区桥南街的绣品社区、可逸阳光社区及南郊村,曾经街道旁斑驳破旧的墙体,如今成了一道道引人驻足的文化风景线。2025年,何石磊带领团队历时数月,对五个点位的老旧墙体进行了系统性修缮与艺术彩绘,改造总面积超过886平方米。
![]()
![]()
桥南街墙面修缮前后对比图
![]()
![]()
桥南街墙面修缮前后对比图
“这些墙体此前已经出现了掉皮、开裂,走在旁边都怕有碎石掉下来。”绣品社区的老住户陈阿姨回忆道,“现在不一样了,墙上有风景彩绘和生活科普知识,每天路过都忍不住多看几眼。”桥南街绣品社区党总支书记李林俏介绍,由于资金紧张,这些墙体的修缮工作长期难以推进。“何石磊了解情况后,主动提出免费改造,从修补到彩绘,全程由昊洋环境负责。”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墙体改造中,宣传内容并非“一刀切”,而是结合居民意见,融入了生活科普、环保标语、村规民约等实用内容,让墙面不仅是风景,更是社区文明宣传的窗口。“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居民每天经过的地方,不仅是一条普通的街巷,更是有温度、有内容的生活空间。”何石磊说。
![]()
![]()
桥南街墙面修缮前后对比图
从修补到美化,艺术长廊成为社区新名片
如果说墙体改造是“修复旧貌”,那么市桥街桥东社区前进大街的文化艺术长廊项目,则是一次从功能到美学的“社区升级”。2024年10月,作为市桥街桥东社区“民生微实事”重点项目,前进大街文化艺术长廊第三期墙绘项目正式启动。在何石磊的公益支持下,原本仅计划修复的剥落墙面,被进一步打造为具有艺术气质与互动体验的公共长廊。
![]()
![]()
前进大街内的文化长廊
如今的长廊,墙绘内容丰富多彩:绿植绘画与居民房前屋后真实种植的植物相映成趣,栩栩如生的小动物画面仿佛随时会从墙中跃出……改造后的前进大街不再单单只是行人通道,更是居民拍照打卡、散步聊天的社区客厅。
![]()
![]()
前进大街内的文化长廊
从校园环境改善到社区墙体修缮,从修复到创造,何石磊的公益路径始终围绕“环境”与“人”展开。在他看来,企业的社会责任不是一次性的捐赠,而是持续的参与和陪伴。除了在桥南街和市桥街的公益事业外,何石磊将公益的种子播撒到了更广阔的区域。在番禺区石壁街等镇街,昊洋环境的公益团队同样活跃在社区改造的一线。
![]()
![]()
石壁街墙壁修缮前后对比图
“何总的团队不仅修墙,更懂我们想要什么。”市桥街社区工作人员感慨道,“他们每次来都会和居委积极沟通,了解大家的需求,让公益真正做到了群众心坎上。”何石磊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做环境出身的工作人员,最懂得空间对人的影响。“一面墙、一条路、一个角落,看似微小,却关系着每天生活在这里的人的感受。”他说道。
他的善举也感染着更多人。社区居民主动加入墙绘的后期维护,市桥街“双百工程”共建单位开始主动参与文化长廊的升级改造。何石磊用行动证明:慈善不是独行,而是可以引发共鸣、带动参与的社会实践。
微光成炬,照亮寻常巷陌
从手持扫帚的“城市美容师”,到执掌企业的“社区共建者”,何石磊的成长轨迹,始终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他以公益为笔,以社区为布,绘就的不仅是墙上的图案,更是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情感联结。
“未来我们还会继续做下去,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去哪里。”何石磊说,“哪怕只是让一个角落变美,让一个孩子多一份惊喜,都是我们坚持的意义。”在番禺的街巷之间,像何石磊这样的企业家们的公益脚步仍未停歇。他们用一次次“微更新”,点亮了城市的细节,也温暖了寻常百姓的生活日常。
文/图:番禺融媒记者雷澍宇 廖远华
编辑:貌信玲
审核:胡普甜
校对:谢微
签发:易素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