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杨德振
![]()
有一天,我在一个小餐馆点了一碗饺子,一个人狼吞虎咽、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我旁边的餐桌上坐着一对年轻的夫妇,他们身边还有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看得出,这是一家三口;男人应该是从工地上刚下来,汗流浃背、满脸疲倦,裤腿上还沾满了泥巴;他还来不及去洗脸和换衣服,就迫不及待地来见妻子和女儿。
他的妻子和女儿可能是利用暑假刚从北方赶到广州的,旁边还放着两个行李箱。一家人点了三碟饺子,一碟酱醋骨,要了三碗免费的饺子汤。一家人谈笑风生吃起来,顿时,欢声笑语弥漫在嘈杂的小餐厅中。
女儿先吃完。只见小丫头放下筷子,走到爸爸身后,也不顾爸爸一身臭汗,就抡起小拳头帮爸爸捶背按颈;过了五分钟,又转到妈妈背后,用巴掌帮妈妈揉肩膀。夫妻俩目不斜视,自顾自地吃着饺子,一边说着悄悄话……目睹此一家人吃简餐吃出了“高级感”和其乐融融的样子,我当即有感而发,回到家一气呵成写了一篇文章,标题是《要把幸福当幸福》,将瞬间的温馨场面定格在纸面上。
文章初稿写好后,我又反复打磨和润色,最后形成了一篇千字的小品文,投给《广州日报》,《广州日报》第三天就在“闲情”版发表了。
![]()
《广州日报》发表后,很快被全国众多报刊转载。一时间,迅速掀起了一个关于幸福话题的热烈讨论。我朋友圈里面的一些朋友看到这个“热闹”后,也纷纷加入进来“凑热闹”,也有竖起了大拇指表示由衷欣赏和赞美的。尤其是一些作家朋友,发微信给我说:“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细节,居然被你看的这么仔细和真切?!你然后剥开、咀嚼、联想、升华,看似简单平常,却写出了幸福的深意和高度,了不得,又了不起啊!”我听后,一笑而过;深深感到:一个作家如果具备一双慧眼和一颗乐心,是可以拓宽写作路径的。一个人的幸福的能力原来无处不在呀!
当然,我更开心这么一个小小的人生片段、平常偶遇的片段,被我撞见和记录了下来,这本身也是一种幸福的观照与体悟。更为意想不到的是,这篇文章刊登出来后,被全国众多的报刊杂志所转载,尤其是像《深圳特区报》《中国文摘报》这些知名报刊转载后,“幸福”的受众广泛,影响面大,本身又构成了开心的元素,这是多么幸福幸运的一件事!而且,这些报刊杂志用完稿后纷纷给我寄来了高额稿酬,换成物质上的折算,这些稿费足够我吃一餐“满汉全席”的。
一碗饺子换来了一桌满汉全席的钱。让我有些惊讶,又让我很开心,我还为自己在平凡的烟火气中能在现场感受到这种浓浓的亲情,收获满满的幸福感,喜不自禁,喜出望外。
事实证明:精神的丰盈往往又不是任何物质可以比拟的。从人生的另一个视角上来讲,一桌“满汉全席”的味道在此时可能还不如那一碗饺子的味道好,因为“一碗饺子”的生活才是我们普罗大众人生的真实况味和写照。
刹那间,我豁然开朗:尽管世事艰难,人心繁复,一个人的幸福感觉并不是在物质上多么富有,而是在精神上的富足与辽阔。所以一个人别把眼前的幸福不当幸福,要看到,一碗饺子照样可以吃出幸福的模样与感觉。

![]()
☆ 本文作者简介:杨德振,中共党员、复转军人、工商硕士、中国散文作家、广东作家,现为酒店高管;业余时间笔耕不辍,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杂文、诗歌、散文随笔数百篇;已出版八部散文著作,两部企业管理专著。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