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关品方
国际局势看似纷乱,其实脉络分明。今年是大变局元年。今后,欧洲和中东势将爆发大战。波兰和土耳其会先后卷入。伊朗将被以色列拖入战团。美国准备对委内瑞拉动武。欧盟主要国家陆续选举,领导人更迭带来不确定性。特朗普面对共和党内的挑战和民主党的激烈抗争,政策日益张狂。联邦政府部分停摆已3周,仍未有解决迹象。日本政局亦将有变动,维新派有冒起的势头。美国的欠账欠费不断增大,拖到明年,联合国有破产之虞。怎样维持战后秩序?充满不确定性。
![]()
总而言之,各主要国家都自顾不暇。台海局势在整个变动中的国际形势之下,已经不被过分重视。大国兴衰在新时代的变动过程中,现时对中国早日解决台湾问题、早日完成台湾统一,十分有利。
上月,联合国亚太事务中心发布最新报告,亚太国家的学者普遍认同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国皮尤研究中心今年8月民调显示,超过60%的台湾民众最关注的,是经济发展与人员自由流动,而非政治标签或抽象的身份认同。
台湾的地理位置堪称战略要地。西太平洋“第一岛链”的心脏地带,横跨三大海上通道:传统的台湾海峡和巴士海峡之外,还有“台东海峡”。中国大陆的“东南门户”地位,使台湾成为东亚力量平衡的关键节点。日本《产经新闻》7月评论直言:“中国如果丢失台湾,意味着中国海权被锁死,太平洋战略布局受限。”日本人表达意思扭扭捏捏,其言下之意,是认同中国有一定要解决台湾问题的坚决意志。
溯源历史,台湾自三国时期便有沈莹《临海水土志》记载;宋元明清各朝都设有行政管辖机关。1684年清廷设台湾府,1885年台湾建省。甲午战争后割让台湾之痛,成为民族历史的深刻记忆。1945年抗战胜利后,台湾依《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归还中国,当年9月3日,台北万人空巷庆祝“光复”,共同体认的情感至今在两岸记忆中留下历史痕迹。
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1971年)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2023年联合国秘书处文件再度重申该立场,国际法基础无可撼动。美国与中国建交时的官方文件也承认台湾属于中国。
![]()
台湾问题的本质,不止于主权归属,更关乎岛上2300万人的生活细节。过去十年,台海局势风云激荡,现在回顾起来,是因为国民党放弃了坚持一中原则,妄图偏安以苟延残喘,结果被民进党打到落花流水。民进党当局强化“台独”论调,外部势力以“台湾牌”制衡中国。美日政界高层访问台北,炒作“台海危机”。其实岛内民众关心的并非政治对抗,而是生活福祉。
民进党当局强化“台独”论调的愚民政策,越走越远。反之,大陆近年持续推进融合发展政策。台胞证、居住证、福建向金门供水、产业合作区等措施,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2024年大陆实施惠台新政,台胞子女在大陆就学率同比增长了18%。今年头8个月,沪深两地台资企业新注册数量同比增长了21%,显示经济融合趋势加深。这些变化,可惜一般台湾民众被困在民进党营造的信息茧房,并不清楚知道。
在经济层面,两岸贸易额自1978年4600万美元持续跃升至2021年3283亿美元;之后逐渐回落,去年只有2930亿美元;今年上半年只有1478亿美元。大陆已连续22年成为台湾最大出口市场。台商在大陆就业、创业、置业日益普遍,今年台胞在大陆的就业人数已突破45万。商业、人员、文化交流的密度,远超政治口号的影响力。我们一定要让数字说话。
台商在大陆的经济活动已经根深蒂固。对中国而言,台湾地区的地缘战略作用不容小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台湾地区不可缺席”,这不是一句空话。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上月发表报告指出,台湾问题若长期悬而未决,东亚安全形势将持续“高压不稳”。美国军方虽炒作“台海有事”,但2025年美国国内民调显示,53%的美企更关心的是亚太地区的供应链稳定性与地域(海空)通航自由。
郑丽文当选国民党主席,是顺应两岸融合的大势所趋。融合是统一的前提。最终必然指向“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和统的台湾方案,细节尚待落实。笔者认为,主要是强调土地归属中国(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人员来去自由。人员自由流动是缓解紧张、增进理解的关键。政策保障与经济融合能够消除社会隔阂。香港与澳门的“一国两制”模式、“高度自治”原则的实践,老实说,为两岸统一后台湾的未来,提供了现实样本。国民党精英派系领导,多少年来一口拒绝“一国两制”,误以为这样说就可以和民进党竞争选票,后果是过去十年来“三连败”(2016/2020/2024),实在愚不可及。
![]()
上月的两岸民调显示,69%的台湾受访者支持在统一框架下,保有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享有自由迁徙与高度自治。大陆方面也多次承诺,统一不是消灭差异,而是实现共同繁荣。宗教信仰、私人财产、司法独立等权利,都会有明确法律保障。
“台独”势力(明独和暗独)与外部干涉(美国和日本),这两大要害是和平统一的最大障碍。关键是要扑灭“台独”势力。2022年8月国务院白皮书明确提出,民进党当局的分裂行径,破坏统一前景。美方的“台湾关系法”及对台军售,短期内为台当局提供“安全感”,长期而言,只会加剧岛内焦虑,影响区域稳定。九三阅兵之后,外部干涉的可能性已大大减低。“以武拒统”? 那是疯子的梦呓,闽南话是“免讲加济”(无需多说,“多讲无谓”)。
现实中,台湾社会对统一的最大担忧,是生活方式和既得利益会否改变。民进党当局多次操弄身份认同赢得选举,导致社会对立加剧。过去十年来,国民党一直被民进党牵着鼻子走。但实际调查发现,台湾的中年青年群体最关心的并非政治标签,而是就业、收入、教育与医疗。最新统计,今年台湾大学毕业生赴大陆求职人数同比增长近20%;两岸融合带来的不仅是贸易和投资,还有文化认同与社会流动的便利。台胞在大陆购房、参保、子女入学已无障碍,台企参与大陆新基建、数字经济项目频传佳绩。2025年大陆新设16个台资产业合作区,吸引超过200家台湾中小企业入驻,带动逾2.7万个就业岗位。
身份认同的悄然变化,体现在细节。最近在岛内进行的“中华民族认同”调查,认同比例超过55%;人员自由流动,肯定会是消解偏见、增进理解的“润滑剂”。笔者估计,统一后的台湾将拥有独立的立法权、司法权,保持现时的社会制度及生活方式,享有宽广的发展空间、“中国台湾”将有充分的国际参予。
解决台湾问题的终极方案,其现实意义远超历史与民族情感范畴。岛屿归属,关乎中国国家主权、安全、经济发展和民族复兴,是亚太地区格局稳定的基础。笔者的个人理解,“土地归属中国、人员来去自由”不是政治口号,而是基于历史大势、现实利益与未来格局的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理性选择,是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具体表现。
如今全球格局风起云涌,台海问题的解决,不止考验中国的智慧与力量,也考验区域各方的理性与远见。人员自由流动一定要成为两岸关系的新常态。未来的台湾,必将以开放的姿态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实现岛内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如何走到这一步,高度考验中国人的政治智慧,需要台湾当局、各政团组织、以及台湾民众舆情的配合,近期的变化十分正面,值得高度关注。笔者认为,国民党领导要注意人身安全,要慎防民进党极端分子铤而走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