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国企的死结

0
分享至



一个经济体能否维持长期、螺旋式的向上增长,其核心动力的运转,必须服从一套经济的铁律。而国有企业在经济持续增长的使命面前,在经济运行的铁律之下,有自己的死结。

这套铁律与我们日常理解的“勤奋”或“资源”无关,它要求的是一种持续的、甚至带有残酷色彩的自我否定。这不是关于“持续创造”的故事,而是一个关于“破坏”“重生”的永恒循环。

来,我们先放下所有关于国企的固有印象,来直面"经济增长"这个最根本的命题。

几十年来,经济学家们一直在追问:为什么有些国家能持续向上,突破要素(资本、劳动力)边际收益递减的宿命,而有些国家则陷入了停滞的泥潭?

答案不在于投资了多少钱,而在于一套内在的“淘汰机制”是否有效。


全球通用的增长“脚本

不仅是中国的国企,全世界都一样:

·前苏联与东欧:国有化率接近100%的体系中,完全隔绝了市场淘汰和创新激励,最终导致整个经济体系在20世纪末崩溃式解体

·法国的“柯尔贝尔主义”:法国曾有欧洲最高的国企比重之一,虽然社会稳定,但长期增长乏力,人均GDP增速在G7中长期垫底,直到大规模私有化改革才有所好转。

·日本的僵尸企业:日本在“失去的三十年”中,大量效率低下的企业因银行和政府输血而“死不掉”,造成资源被长期锁定,是其创新驱动长期停滞的核心原因。

可见:一个拒绝死亡和淘汰的经济体,最终会扼杀自身的创新与活力。

近年来的经济学研究,特别是被视为增长理论核心突破的理论成果(以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吉翁、豪伊特为代表),清晰地揭示了增长的底层逻辑:经济活力的来源,在于“创造性破坏”(Creative Destruction)的永不停歇。

而国有企业,以其制度属性,决定了它不能死、不想死、不让死、死不掉。这种结构性的“永生”根本阻断了市场最需要的破坏与重生循环

这种拒绝被淘汰的属性,就是真正锁死经济活力的死结


一、增长的铁律死亡”的必然等同于"初生"的必然

我们必须先理解"增长法则"的严苛,才能明白国企的死结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1.1阶段错位:要素驱动与创新驱动的分野

为什么国企在某些阶段表现出色,却在另一阶段却“死结”彰显?

关键在于增长逻辑的切换。

·要素投入阶段(1980-2010):这个阶段的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本、土地、劳动力的巨量投入。国企在这一阶段具备天然优势:它们能够高效组织大规模基建、重工业项目,通过集中资源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这个阶段,并不需要频繁的“创造性破坏”,只需要持续的投入。

·创新驱动阶段(2010至今):当经济进入成熟期,要素投入的边际收益开始递减,增长必须转向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升。

诺奖理论解释得非常清晰:要素驱动不需要创造性破坏,但创新驱动必须要有淘汰机制在创新驱动阶段,如果低效企业不死,新思想、新技术就无法入场。国企“永生”的属性,与创新驱动阶段的经济铁律,产生了根本冲突。

1.2被颠覆的恐惧:增长的终极燃料

经济学家用模型证明:增长的动力并非来自对成功的向往,而是来自对被颠覆的恐惧

你想想看,一家企业如果知道自己无论效率如何低下、技术如何落后,都永远不会被市场淘汰,它还会耗费巨资和巨大精力去冒风险进行原始创新吗?当然不会。它只会选择维持现状、安稳度日

因此,市场对企业施加的“不创新,毋宁死”的压力,才是创新最强大的燃料。

这套机制运转的底层逻辑是:新企业必须能够随时入场替代旧企业。如果低效的企业不退出,高效的企业就没有机会获得必需的资源,竞争的压力也无从谈起。

关键在这里:增长的铁律要求的,是退出通道,必须比进入通道更畅通。这是经济体自我清洁、自我修复的法则。

1.3知识的诅咒:激励的错位与创造力的流失

除了企业的淘汰机制,增长还需要另一个核心要素:知识如何高效地转化为经济产出?

知识转化为财富需要一个明确的激励系统:谁创造,谁受益

如果一位顶尖的科学家在国企或科研院所中,用其智慧创造了颠覆性的技术知识,但最终这个知识产权被模糊定义为“国有资产”,这位科学家作为知识的创造者,无法获得匹配的、市场级别的收益,他同时还需要承担“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

他更理性的选择是什么?

他最终会选择一个更“安全”的选项:将自己的能力应用到低风险、高稳定性的领域,或者带着知识和技术,逃逸到产权清晰的非国有企业。知识,这个增长的燃料,就这样被制度激励的错位锁在了制度内部,无法进入市场,最终造成了知识的浪费


二、制度如何强制永生

国企的“不死”,绝非商业上的偶然失败,而是被其制度属性所强制执行的求生本能。这种制度性的“永生”本能,正是“死结”的本结。

2.1生存的优先级高于一切

国企的最终股东是政府。它的目标清单中,经济效率永远排在“稳就业、保民生、守战略底线”之后。

你想想看,一家大型国企的破产,在商业上可能是清算数字,但在政治上却是:

1.政治责任的追责:国有资产的处置和流失,必然引发对管理层和监管层的政治追责

2.社会维稳的高压:伴随而来的数万甚至数十万工人的失业,将直接转化为社会不稳定因素,这是任何地方政府都必须尽力避免的。

因此,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宁愿每年支付高昂的“生命维持费”(财政补贴、银行输血),让国企像“僵尸”一样活着,也不能允许它倒下。死亡的成本,远高于维持生存的成本。这种计算,瞬间将国企从市场主体,转化为了政治工具。

2.2银行被债务锁死

国企是金融系统的“人质”(Hostage)。

国企在过去积累的巨额银行贷款,往往以政府的隐性担保为背书。一家大型国企的倒闭,并不仅仅是它自身的坏账。

银行和地方政府必须理性地选择持续输血,因为它们都是被这笔债务锁定的。国企的违约风险,被制度性地转化为系统性风险它被一张强大的制度安全网包裹,彻底与市场最需要的淘汰机制绝缘。

2.3 根本矛盾

我们看到,国企被要求在市场中竞争,但又被制度要求不能死

当增长的铁律要求企业必须能够死,而国企被强制永生时,经济体的血液循环就被卡住了。这种僵局,就是国企的死结。


三、被锁死的经济血液

这个死结不是抽象的概念,它体现在经济血液的四个关键环节,阻碍了资源流向更高效、更具创新力的部门。

3.1向低效流动的金融血液

在信贷市场,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必然的资源错配。

当一家连年亏损的大型地方国企,和一家高成长的民营科技企业同时向银行申请贷款时,你想想看,哪一家会得到优先权?

答案往往是国企。因为国企背后站着的是地方政府的隐性担保。即使国企的项目回报率极低,甚至根本没有回报,银行也会倾向于借钱给它。这在政治上是安全的,在责任上是可推卸的。

这才是核心:资本这股经济的血液,被持续泵入低效、甚至负效率的躯体。而真正需要“燃料”的高效民企,却在市场上经历融资难、融资贵。这种资本的“向低效流动”,是增长率下滑最直接、最朴素的实质原因。

3.2人才与创新的理性选择

知识产权制度的模糊,导致了人才的逃逸

一位技术精英知道,如果专利留在国企,成功了,专利是“国有资产”,个人收益有限,还可能承担“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如果失败了,他要被追责。

他更理性的选择带着知识和技术,逃逸到民营企业或自主创业。只有在市场化、产权清晰的民企,他的知识才能转化为可观的个人财富。人才与创新成果的理性逃逸,导致了国企在需要试错、快速迭代的创新驱动领域,总是举步维艰。

3.3土地与牌照:新企业的物理屏障

除了资本和人才,国企还占据了物理层面的屏障

在城市黄金地段,大片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土地,往往被连年亏损的老国企占据。这些土地无法进入市场化流转,无法被高效率的新兴产业利用。

同时,在电信、能源、金融、交通等高附加值领域,牌照(准入许可)成为了国企抵御竞争的最终武器。新企业即使拥有颠覆性的技术,也无法进入市场。

当新企业的进入通道被牌照锁住,旧企业的退出通道被政治锁死,资源被低效占据时,创造性破坏机制还有任何运转的空间吗?答案是没有。

3.4退出成本的壁垒

即便国企最终被判定“应该”退出,其积累的巨额退出成本也足以让任何改革者望而却步。

国企积累的不仅仅是商业债务,更是巨大的社会债务(人员安置、养老金缺口、环境治理成本)。这种社会债务的清算成本太高,足以导致地方财政崩溃。

退出成本太高,系统因此被锁死。这种因“无法承受失败的代价”而导致的结构性僵局,就是死结的最终体现。


四、国企的死结,结构性的、无法被简单改革手术切除

所有的改革,只要不触及“国企不能死”,就都只是表层文章。

因为国企被赋予了“政治生存”的指令,其行为逻辑就永远不会与“商业效率”对齐。它的制度属性决定了它必须违背经济增长的铁律:

1.它必须锁定资源:因为它要承担社会稳定和政治担保的职能。

2.它必须扼杀激励:因为知识成果属于国有资产,失败的成本太高。

3.它必须拒绝死亡:因为死亡的综合成本远超维持其生命的费用。

这个矛盾是无解的。

只要这个死结存在,只要国企不能被市场淘汰,资本、知识、人才这股经济的血液,就会持续被导向低效的黑洞。而经济的持续增长,就将永远被这层矛盾所困扰。

——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乌军投降了,红军城大鱼落网,俄凌晨击落6架敌机,基辅封锁消息

乌军投降了,红军城大鱼落网,俄凌晨击落6架敌机,基辅封锁消息

墨羽怪谈
2025-11-04 11:09:05
2025地球小姐澳门冠军陈思蓓,身高170,纯天然颜值,当之无愧

2025地球小姐澳门冠军陈思蓓,身高170,纯天然颜值,当之无愧

情感大头说说
2025-11-12 13:33:51
大爷讨喜大闹婚礼现场:女子劝说听安排,赖在现场闹事,宛如抢劫

大爷讨喜大闹婚礼现场:女子劝说听安排,赖在现场闹事,宛如抢劫

娜乌和西卡
2025-11-19 11:03:34
又暴雷!48小时卷走129亿,200万会员血本无归,“传销巨头”凉了

又暴雷!48小时卷走129亿,200万会员血本无归,“传销巨头”凉了

阿器谈史
2025-11-12 17:24:46
央视唯一承认的“灵异事件”,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央视唯一承认的“灵异事件”,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寒士之言本尊
2025-11-18 12:52:07
狗主人赵某晖最新采访:网红律师搞舆论,若判正当防卫她也会接受

狗主人赵某晖最新采访:网红律师搞舆论,若判正当防卫她也会接受

汉史趣闻
2025-11-19 10:58:04
适可而止!澳大利亚警告日本:若武力介入台海,朝鲜必参战

适可而止!澳大利亚警告日本:若武力介入台海,朝鲜必参战

现代小青青慕慕
2025-11-19 00:02:03
看到刘劲松双手插兜的画面,不得不佩服摄影师,一束光洒在身上

看到刘劲松双手插兜的画面,不得不佩服摄影师,一束光洒在身上

大江
2025-11-19 10:01:45
当场驳回!中方不接受日方无理交涉

当场驳回!中方不接受日方无理交涉

看看新闻Knews
2025-11-18 18:12:25
幸福太突然!英男子家中处理陈年盘子,结果竟是价值100万的中国明朝瓷器!

幸福太突然!英男子家中处理陈年盘子,结果竟是价值100万的中国明朝瓷器!

最英国
2025-11-06 20:31:30
各种试鞋,此前与安德玛解约的库里今日穿锐步奥尼尔系列鞋出战

各种试鞋,此前与安德玛解约的库里今日穿锐步奥尼尔系列鞋出战

懂球帝
2025-11-19 08:40:05
2-0,伊斯梅尔、戴维各入一球,2026世界杯东道主完胜南美劲旅

2-0,伊斯梅尔、戴维各入一球,2026世界杯东道主完胜南美劲旅

侧身凌空斩
2025-11-19 11:20:16
时隔27年重返世界杯正赛,苏格兰多地机场打出广告牌标语庆祝

时隔27年重返世界杯正赛,苏格兰多地机场打出广告牌标语庆祝

懂球帝
2025-11-19 10:15:11
鸡排哥找不回自己,派头十足令人讨厌

鸡排哥找不回自己,派头十足令人讨厌

陈意小可爱
2025-11-18 03:01:41
雷军震怒!小米公关部变天了

雷军震怒!小米公关部变天了

首席品牌观察
2025-11-18 18:12:58
西贝回应门店一线全员涨薪

西贝回应门店一线全员涨薪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8 15:41:21
孙颖莎要小心了,避免成为下一个刘诗雯

孙颖莎要小心了,避免成为下一个刘诗雯

鸿印百合
2025-11-19 10:29:19
中美情况有变!贝森特定下最后通牒,中国的一则公告让他认清现实

中美情况有变!贝森特定下最后通牒,中国的一则公告让他认清现实

爱下厨的阿酾
2025-11-19 10:04:24
国台办回应美对台3.3亿美元军售

国台办回应美对台3.3亿美元军售

界面新闻
2025-11-19 10:52:54
马刺轰11-0制胜终结主场对灰熊11连败 福克斯26分巴恩斯23+5

马刺轰11-0制胜终结主场对灰熊11连败 福克斯26分巴恩斯23+5

醉卧浮生
2025-11-19 11:25:59
2025-11-19 12:00:49
沈素明
沈素明
AI赋能管理专家:深度商业,深入观察,深层管理,深远影响。提供①管理内容②AI培训②管理咨询。
308文章数 32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黄金税改两周,水贝低价神话终结?

头条要闻

女子参加模特大赛夺"广东冠军" 因突破大众审美引争议

头条要闻

女子参加模特大赛夺"广东冠军" 因突破大众审美引争议

体育要闻

结束最后一次对决,陈梦和朱雨玲笑着相拥

娱乐要闻

又反转!曝喻恩泰出轨美女律师

科技要闻

一夜封神,Gemini 3让谷歌找回“碾压感”

汽车要闻

脱胎换骨的优秀底盘Get 新款享界S9动态驾驶体验

态度原创

艺术
健康
教育
本地
公开课

艺术要闻

启功:我是画家,但书名超过了画名

警惕超声报告这六大"坑"

教育要闻

家里欠债百万,学霸用刷题方法写网文还清债务?这才是降维打击!

本地新闻

这档古早综艺,怎么就成了年轻人的哆啦A梦?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