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有学生的家长,是不是总觉得“把孩子送进名师班,成绩就稳了”?前几天和退休20年的老教师聊天,他抛出的一个问题,颠覆了我对“名师”的认知:“如果把全校最差的学生凑成一个班,派最牛的师资去教,这个班会变好吗?”答案让很多人沉默——原来教育里的“真相”,比我们想的更现实。
很多“名师头衔”,没那么“含金量”
老教师说,现在中小学里的“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听着名头响亮,可不少人的“实力”配不上称号。
不是说这些老师不优秀,而是很多头衔的评选,“人情”比“能力”占比更高。有些老师当上了学校领导,手里握着评优、评先的“话语权”,既有信息优势,又能优先被推荐,评上“名师”顺理成章;还有些靠论文、课题“出圈”,实际课堂教学能力,可能还不如常年带普通班的老师。
他举了个例子:去年学校评“骨干教师”,一位平时课讲得一般、但擅长写材料的老师当选了,而另一位带了三届毕业班、平均分次次年级前三的老师,却因为“没发表过核心期刊论文”落选。“现在的名师评选,有时候像‘选演员’,不是选‘教书匠’。”老教师的话,戳中了很多教育里的“潜规则”。
不是老师“教得差”,是学生“底子薄”
更扎心的是,很多被批评“教学成绩差”的老师,其实是“背了锅”。
老教师带过10年普通班,最清楚其中的无奈:“你给学生讲二次函数,他连一元一次方程都不会解;你让他背文言文,他连拼音都认不全。这种情况下,就算你把课讲得天花乱坠,他也听不懂啊!”
他见过不少老师,每天加班批作业、给学生补课,可班级平均分还是年级倒数,最后被领导批评“责任心不够”“能力不行”。可没人想过,这些班级的学生,大多是小学基础没打牢,到了中学根本跟不上节奏——就像给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强行教跑步,怎么可能不摔跤?
“不是老师成就学生,是优秀学生成就老师。”老教师说,那些带重点班的“名师”,学生本身基础好、爱学习,就算换个普通老师,成绩也不会差;可让名师去带最差的班,大概率会“折戟沉沙”,最后连“名师”的光环都保不住。
让特级教师带最差班,结果会怎样?
有人说“名师有方法,能把差班带好”,但老教师却摇头:“方法再好,也抵不过‘基础差’这个硬伤。”
他见过一所重点中学做过实验:把全校最差的30个学生编成一个班,派两位特级教师、一位骨干教师去教。结果半年后,这个班的平均分还是年级倒数,甚至有几位学生因为“跟不上”退学了。两位特级教师坦言:“我们能教方法、讲知识点,但没法替学生补小学的基础,更没法强迫不想学的孩子坐下来听课。”
说到底,教育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双向奔赴”。老师的方法再厉害,也需要学生有“接收能力”——就像农民种庄稼,再好的肥料,也浇不活一颗已经枯萎的种子。
教育的“公平”,不该只看“成绩”
老教师最后说的话,让我很有感触:“我们总说‘教育公平’,可现在的评价体系,太看重‘成绩’了。其实好老师的标准,不该只是能带出多少高分学生,更该是能让多少不想学的孩子,重新喜欢上学习;能让多少基础差的孩子,慢慢跟上节奏。”
家有“普通孩子”的家长,也别太焦虑——不是孩子进不了名师班就没希望,找一个有耐心、愿意“蹲下来”教孩子的老师,比找一个名头响亮的“名师”更重要。
你们身边有这样的老师吗?明明课讲得好,却因为带差班,一直没评上荣誉?或者你觉得,让名师带差班,真的能改变结果吗?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觉得有用的话,别忘了点赞收藏,转给身边有娃的朋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