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人生不过百,岁月不堪流。
人,总要经历过一些世事,走过平湖烟雨,踏过岁月山河,尝过人生百味,当双鬓染上白霜,当皱纹爬上眼角,才会有所感悟。
原来,荣华乃是花间露,富贵皆为草上霜,一切不过过眼云烟。
看淡一切一身轻,一蓑烟雨任平生。
看得淡的人生,才能遵从本心,在前行的路上走的稳稳当当,一生无恙。
![]()
01
看淡名利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
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
——宋·苏轼《满庭芳》节选
微小的虚名薄利有什么值得费尽心机的呢?名利得失皆有定数,不过一场虚幻罢了。
诸葛亮在《诫子书》说到,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只有放下对金钱、权利的执念,保持一颗平常心,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件事,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才能活的更开心。
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初到贬所,他寄居定慧院,每日与僧人同食同寝。某个秋夜,他独坐江边,看江水东流,忽然顿悟:
世间名利,不过如江上浮萍,随波逐流;又如空中飞絮,聚散无常。
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
——这份"不为人识"的喜悦,正是看透名利后的自在。
人生在世,难免失望惆怅,何必将时间浪费在求不得的功名利禄中呢?
不如抛开束缚,放下名利,对着清风皓月,饮千钟美酒,歌一曲《满庭芳》。
02
看淡悲欢
人生只似风前絮,
欢也零星,悲也零星,
都作连江点点萍。
——王国维《采桑子》(节选)
一代学术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人生三境界"。然而他最终选择在昆明湖结束生命,留给世人无限唏嘘。
其实早在《采桑子》中,他已参透人生本质:悲欢离合,不过如风中柳絮,终将化作江上浮萍。
但他的弟子钱穆却从中悟出另一种智慧:"先生词中早有暗示,人生当如浮萍,随缘而安。"
后来钱穆创办新亚书院,历经战乱流离,始终保持着"既来则安"的从容。
人生在世,好与坏都是一种修行,富贵与磨难皆不长久,物极必反,盛极必衰,这是自然规律。
今日风光无限,众人艳羡,也许明日就“转眼人皆谤”;今日无人问津,默默无闻,也许明日就“一举成名天下知”。
当一个人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那么,成功,不会使他张扬;失败,也不会让他绝望。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自在安然,是一个人最了不起的修养。
03
看淡生死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
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唐·李白《拟古十二首·其九》(节选)
李白的诗,自带几分豪放与潇洒。
这首诗是李白晚年所作,那时的他经历了赐金放还和流放夜郎等一系列的变故,对于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
在他看来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活着的人便是旅途中的行人过客,逝去的人则是回返虚无的归人罢了。
人间不易,岁月无情,转瞬沧海成桑田,所有的一切终将被时光遗忘和搁浅,这短短的一生我们最终都会失去。
既然如此又有什么看不开,放不下的呢?
我们能做的,只是把握当下,抱着一颗平常的心,过好余生的每一天。
远处的是风景,近处的才是人生。
04
今日寄诗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这是苏轼在沙湖道中遇雨后的顿悟,也是送给所有历经沧桑者的箴言。
人生的最高境界,就两个字:看淡。
当我们看淡名利,就能找回本真;看淡悲欢,就能保持平和;看淡生死,就能珍惜当下。
愿你在人生的秋日:看淡红尘事,随缘天地宽。
于得失间从容,在起落中安然,活出最自在的模样。
*文章内容综合来源于网络,编辑:霄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