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抗战的扛旗人
![]()
郭沫若
他冒险归国投身抗战
由周恩来亲自布置任务
他执笔筑起“血肉的长城”
扛起文化抗战的大旗
他是一代文豪郭沫若
冒险归国
郭沫若受命筹办《救亡日报》
![]()
电视剧《阵地》剧照 郭沫若 王劲松(饰)
1937年7月
一艘从日本开往中国的邮轮上
船首一个肃立的身影
凝视着渐近的故土
他正是避居日本10年的郭沫若
这位大文豪
曾在北伐战争时期
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中将
在大革命失败后的血雨腥风中
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冲破日本军警的封锁网
归国投身抗战救亡
他还不知道
周恩来亲自布置的一个重要任务
正在等待着他
![]()
郭沫若(左) 周恩来(右)
![]()
郭沫若刚落脚上海不久
就有一位神秘来客
敲开了他的房门
他正是中共隐蔽战线的
红色特工潘汉年
![]()
潘汉年
郭沫若女儿 郭平英:
“大概在他回到上海10天左右的样子。潘汉年同志找到他,向他传达了周恩来的口信。要郭老参与组织一个报社,出版一份报纸,这个报纸的名字叫做《救亡日报》。由郭沫若和夏衍来直接接受这个任务,由国共双方合作来办这份报。”
![]()
郭沫若
大敌当前
国民党认可这个提议
双方办报的方案很快形成
电视剧《阵地》片段
郭沫若 王劲松(饰):
“眼下的城市是炮声隆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为什么要办这个刊物,还是要以抗日救亡、全民族的团结直至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去为宗旨来组织稿件。”
![]()
扛起大旗
他以《救亡日报》筑起文化抗战的阵地
![]()
接到任务不到两个月
《救亡日报》在上海创刊
由郭沫若担任社长
他在创刊号上发表了
《血肉的长城》
“有人患了恐日病,以为日寇太强,我们的军备无论如何是比它不上,我们并不怯懦,也并不想骄矜,然而我们相信,我们终要战胜敌人,我们要以血以肉新筑一座万里长城!”
![]()
郭沫若女儿 郭平英 :
“郭老在他的文章里基本上表达这样一个想法,中国的军和民本身没有多大的区别,拿起了武器,穿上军装他就是军,在没有拿起武器的时候就是民。现在我们的这些军人是用他们的血肉来做着我们建国的“钢筋”和“水泥”,我们应该支持他们,随时准备用我们自己的血和肉去捍卫祖国,捍卫我们民族的尊严。”
以《救亡日报》为平台
郭沫若扛起了文化抗战的大旗
他用一篇篇犀利的文章
一次次激情的演讲
激起了广大民众的抗日热情
电视剧《阵地》片段
郭沫若 王劲松(饰):
“我们国家正在被侵略,我们的人民正惨遭涂炭。拿起你们手中的笔,把它当做枪,在文化的战场上抗击敌人。”
在周恩来的指示下
郭沫若担任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
第三厅厅长
团结宋庆龄 何香凝 邹韬奋等
文化界人士撰稿发声
他们成为抗日宣传的主力军
转战桂林
团结文化界发出救亡呐喊
![]()
然而
随着上海 广州先后沦陷
《救亡日报》两度停刊
编辑部人员在周恩来的指示下
前往桂林
![]()
抵达桂林后
郭沫若一边
为《救亡日报》的复刊奔走
一边负责第三厅的改组工作
他按周恩来指示
成立文化工作委员会
聚集近百名学者
将文化战线变为“不拿枪的战场”
激发军民斗志
也为巩固和扩大
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作出重要贡献
![]()
经过不懈努力
《救亡日报》在桂林成功复刊
一大批文化人士得以继续
为抗日救亡事业发声
郭沫若女儿 郭平英 :
“我想从事文化抗战是郭老1937年归国来这样一个很坚定的信念。很有意思的是,他身边只有一支钢笔,他就以这支钢笔来举例,说这就是我现在应该做的事情,我应该用这支笔来抗战了吧。”
![]()
如今
在桂林市中心的太平路
依然能看见一栋旧式的木质建筑
门口的木匾上
刻着郭沫若题写的
“救亡日报社”五个大字
![]()
![]()
30集微纪录片《烽火笔墨》
广西卫视今天21:47播出
第4集丨郭沫若:文化抗战的扛旗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