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图王思祺
□张珍铮
在我们身边,有些看似“贴心”的校园贷广告,宣称买一部新手机、一款限量版球鞋,只需要花一杯“奶茶”的价格。但这杯“奶茶”背后,可能牵着一头你难以想象的“牛”,所以同学们要警惕这样的“消费陷阱”。
甜蜜奶茶背后的陷阱
“借300元,一周后还315元,利息只是一杯奶茶的钱。”这句话听起来很轻松,但它却巧妙地回避了几个关键事实:
首先是“砍头息”。这不是你理解的“借多少,拿多少”。虽然你可能只是借1000元,但平台会以“服务费”等名目先扣掉200元,你实际到手只有800元。而从第一天起,利息却按1000元算。这就像你买了一杯奶茶,店家先喝掉四分之一,却仍要你付全款。
其次是“利滚利”。这不仅仅是每周加一点利息那么简单。有一个计算“利滚利”的数学公式:第n周欠的钱=本金×(1+周利率)的n次方。这意味着,利息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滚越快。
第三是“违约金”。一旦没能按时还款,等待你的将是高昂的“逾期管理费”——一天的金额,可能相当于你五天、甚至一周的零花钱。
债务是如何滚成“雪球”的?
让我们来算一笔账,看看那杯“奶茶”是如何变“重”的。假设你借了1000元,周利率是5%:第一个月后,你大约要还1215元;三个月后,这个数字会变成1623元;如果半年还不上,债务会滚到超过3200元。
1000元的债务,在并不长的时间里会变成三倍。这时,还可能出现更危险的情况——当你还不上A平台的借款时,B平台可能会向你伸出“援手”,让你从它那里借钱来还A平台,这叫做“以贷养贷”。这只会让你陷入更深的漩涡,从欠一家贷款公司的钱,变成欠两家、三家的钱。
牢记法律是你的保护盾
如果你或你的朋友不幸陷入了这样的困境,请一定记住,法律是站在你这一边的,它为你划出了清晰的底线:
第一,法律不保护过高的利息。我国法律对借贷利率有明确的上限规定。像校园贷中常见的“周息5%”,折算下来年利率高达260%以上,远远超出了法律保护的界限。对于超出部分的利息,你可以依法不还。
第二,违法的借贷合同是无效的。因为其利率违法,所以这份借款合同本身就不被法律承认。你无需为一份无效的合同背负过重的心理包袱。
第三,暴力催收是违法行为。如果对方采取了诸如公开你的个人和借款信息(如把信息发到你的学校或朋友圈),或用电话、短信骚扰你的家人和朋友,抑或对你进行威胁、恐吓等等,那么,他们就已经从违规走向了违法。
面对上述情况,寻求帮助不是软弱,要用正确的方式保护自己:首先要保留所有证据。聊天记录、通话录音、截图,全都保存好;其次要勇敢地报警。拨打110,让警察来处理;第三,向监管部门举报。可以拨打银保监会的投诉热线12378。
另外,同学们还要建立属于自己的财务观,解决麻烦是事后补救,更重要的,是事前建立起坚固的安全防线。这需要我们在成长中,有意培养三种能力:
一是消费自制力。在想要一件东西时,学会问自己:“这是我需要的,还是我一时想要的?”真正的成熟,不是满足所有的欲望,而是懂得区分和管理它们。
二是财务规划力。同学们要学会管理零花钱和压岁钱,哪怕只是为了一本好书、一次出游而存钱,这个过程也是在让自己学会如何规划未来。管理小钱的能力,是未来管理大财富的基础。
最后是风险判断力。要对世界上所有“轻松得到”的东西保持一份警惕。当你看到“零利息”“放款快”这样的广告时,心里要立刻亮起一盏警示灯,思考它背后的代价。
同学们,青春之所以宝贵,在于充满无限的可能和选择的自由。不要让一笔看似轻松的贷款,让你过早地背负沉重的负担,束缚你飞翔的翅膀。我们要学会看清诱惑,管理欲望,运用法律保护自己,这不仅是关于金钱的一课,更是关于成长、关于责任的重要一课。希望我们都能用智慧和理性,走好脚下的每一步。
(作者为成都市温江区嘉祥外国语学校思政教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