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也发现了——最近不少银行网点都“关门”了。
截至今年6月,全国已经有210家中小银行注销或合并,这个数字,比去年全年还多。
光是5月16日,内蒙古就有120家银行在一天之内“消失”。
它们不是倒闭,而是被合并进一家新的“超级农商行”——内蒙古农村商业银行
![]()
这家新银行一口气吞下了原来的自治区农信社及旗下的120家机构,成了一个统一法人结构的省级农商行。
而在别的地方,也出现了类似动作。
比如重庆璧山工银村镇银行,被工商银行收购后,直接变成了工行的一家支行。
这类“村改支”“合并重组”的动作正密集上演。
过去三年,中小银行被撤并的数量,从2022年的43家、2023年的77家,到2024年的204家,一年比一年快。
![]()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到2025年3月底,全国银行机构数量又比去年底少了48家。
其中,大多数是村镇银行。
截至2024年底,全国银行业法人机构共有4295家,比2023年少了195家。
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分别减少44家、41家、98家。
这意味着,村镇银行正成批退出金融版图。
为啥村镇银行撑不下去了?
第一,是利润太薄。
数据显示,341家披露2024年财务数据的村镇银行中,231家净利润不足1000万元,占比高达68%。其中70家亏损,19家更是连续两年亏。
银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净息差”,但现在息差越来越小。
吸收存款难、降息慢、优质贷款客户少,贷款利率还得跟大银行拼价格战。
结果就是——越干越薄,越干越累。
很多村镇银行体量太小,只要有一个大客户破产、一笔贷款收不回,就可能直接被“击穿”。
第二,是监管收紧。
根据《金融稳定报告(2024)》的评级结果,全国3936家银行中,有357家被列入“红区”,也就是风险高、经营不稳。
而这些红区银行,大多是农信社和村镇银行。
今年1月,金融监管总局明确提出:要加快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这意味着,问题机构要么整改,要么退出。
![]()
更现实的是,很多村镇银行的股东本身就是地方企业或个人,入股目的并不是“搞银行”,而是为了融资、套现。
这种“内部人控制”导致风险越积越多,最终只能被清理。
不少村镇银行的员工私下调侃,自己夹在大银行和监管之间,“里外不是人”。
上有工行、农行、中行等大行抢客户,下有邮储银行、农商行往县镇疯狂铺网点。
原本属于村镇银行的那点“地盘”,早就被蚕食干净。
普惠金融、财富管理、小微贷款这些业务,也都被大银行的系统化、数字化服务“卷”了个遍。
村镇银行的优势没了,成本却一点没少。
同时,监管对资本充足率、合规经营的要求越来越严,而这些中小银行普遍“底子薄”“风控差”,很多机构干脆扛不住,被并掉、撤牌。
![]()
但对储户来说,不用担心。
存款是安全的。
国家有存款保险制度,50万元以内都有保障。
但对很多农村地区来说,村镇银行曾经是“毛细血管型银行”,是老百姓家门口唯一能借钱、存钱的地方。
现在它们没了,“农村金融的最后一公里”,要靠谁来接?
其实,这场银行合并潮并不是简单的“清退”,而是一次结构调整
官方的说法是“减量提质”:数量少一点,质量高一点,资本更强、治理更规范、抗风险更好。
银行的消失,并不意味着“倒闭潮”,而是金融生态在洗牌。
这场变革,可能让一些地方暂时“冷清”,但长远看,它正在逼迫整个金融系统走向更健康、更高质量的时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