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2025年10月23日,农历九月初三,正值霜降节气。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天气渐冷、初霜出现,也预示着冬季即将开始。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此时节更需注重养生保健,以适应季节变化,保持身体健康。民间素有“霜降养生,来年不病”的说法,足见这个节气的重要性。在此特别提醒中老年朋友:霜降时节要谨记“3事不做,3物要吃”,方能诸事顺遂,健康长久。
![]()
**霜降时节,3事不宜做**
首先,不宜过早进行晨练。霜降时节昼夜温差大,清晨气温往往较低,且空气中污染物不易扩散。过早外出晨练,容易受寒邪侵袭,诱发呼吸道疾病和心脑血管问题。建议等太阳升起、气温回升后再进行锻炼,并注意保暖,尤其要保护好头部、颈部和足部。可以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出汗过多而受凉。
![]()
其次,不宜过度进补。民间有“秋冬进补”的传统,但霜降时节不宜突然大补。此时人体阳气开始内敛,脾胃功能相对较弱,若盲目进补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反而会增加脾胃负担,导致消化不良、上火等症状。应遵循“平补”原则,循序渐进地调整饮食,为冬季进补打好基础。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更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加重病情。
第三,不宜情绪波动过大。霜降时节万物萧瑟,容易引发“悲秋”情绪。中医认为“忧伤肺”,过度悲伤会影响肺脏功能,而肺主气,与人体免疫力密切相关。中老年人要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可通过听音乐、读书、与亲友交流等方式调节情绪。避免因小事动怒或过度忧虑,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气血调和,增强抵抗力。
**霜降养生,3物要常吃**
首推白萝卜,素有“秋冬萝卜赛人参”的美誉。霜降后的萝卜口感更佳,富含芥子油、淀粉酶和粗纤维,能促进消化、增强食欲。萝卜性凉味辛甘,具有清热生津、化痰止咳的功效,对预防秋冬呼吸道疾病大有裨益。建议用萝卜炖汤或做成萝卜丝饼,既美味又养生。但脾胃虚寒者不宜生吃,可煮熟后食用。
![]()
其次是山药,被誉为“神仙之食”。霜降时节的山药营养最为丰富,含有大量黏液蛋白、淀粉酶和多酚氧化酶等物质,具有健脾益胃、助消化的作用。山药还能补肺肾,对改善中老年人常见的腰膝酸软、夜尿频繁等症状有帮助。可做成山药粥、清炒山药或与排骨同炖,但便秘者不宜过量食用。
第三是柿子,民间有“霜降吃柿子,不会流鼻涕”的说法。霜降时节的柿子完全成熟,甜度增加,富含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果胶,能润肺生津、清热润燥。柿子中的鞣酸还具有收敛作用,对预防秋冬季腹泻有一定效果。但需注意不要空腹吃柿子,也不宜与高蛋白食物同食,以免形成胃柿石。糖尿病患者应控制食用量。
**霜降起居调养要点**
除了饮食注意外,霜降时节的起居调养也不容忽视。首先要保证充足睡眠,最好能在晚上10点前入睡,顺应自然界阳气收敛的规律。睡眠时要注意保暖,但不宜蒙头大睡,以免影响呼吸。其次要注意足部保暖,俗话说“寒从脚起”,睡前可用温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室内要保持适当通风,但避免直接吹风。
![]()
**特殊人群的霜降养生建议**
对于患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霜降养生更需个性化。高血压患者要定期监测血压,避免突然受冷导致血管收缩;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制柿子等含糖量较高水果的摄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避免晨起过猛,起床时应先在床上活动四肢再慢慢起身。关节炎患者可适当增加衣物,重点保护关节部位。
**霜降时节的精神调养**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天人相应”,霜降时节的精神调养同样重要。中老年人可趁着秋高气爽的天气,适当进行户外活动,欣赏秋色,保持心情愉悦。也可以学习书法、绘画等静态活动,陶冶情操。与家人朋友多交流,分享生活中的乐趣,避免孤独感。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有助于阳气的潜藏,为冬季储备能量。
![]()
霜降作为秋冬过渡的重要节气,养生保健尤为关键。中老年人若能谨记“3事不做,3物要吃”的原则,顺应自然规律调整生活方式,就能有效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平安度过季节交替期。养生贵在坚持,只有将科学的养生方法融入日常生活,才能真正达到“诸事顺遂人长久”的理想状态。在这个霜降时节,愿所有中老年朋友都能掌握养生之道,拥有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