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鸭脖价格下跌让煌上煌省了钱,但关店止血和收购扩张能否真正扭转困局,仍待市场检验。
煌上煌近期交出了一份看似亮眼的成绩单——在营收下降的情况下,净利润却实现大幅增长。2025年三季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13.79亿元,同比下降5.08%,但归母净利润达1.01亿元,同比增长28.59%。
这种营收与净利润背道而驰的现象背后,是煌上煌近年来持续关店止血与低价原材料红利的共同作用。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门店数已降至2898家,一年半时间内净关闭门店达1599家。
营收下滑与利润增长并存
煌上煌2025年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年初至报告期末营业收入13.79亿元,同比下降5.08%。这是公司营收连续多年下滑的延续。
2020年至2024年,煌上煌营收从24.36亿元降至17.39亿元,连续4年走下坡路。
然而,公司的净利润却逆势上扬。2025年前三季度,煌上煌实现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增长28.59%;扣非净利润8846万元,同比增长38.87%。
更早的半年报数据已显示出这种趋势:上半年归母净利润7691.99万元,同比增加26.90%;扣非净利润6810万元,同比增加40.27%。
煌上煌净利润逆势增长主要得益于两大因素:原材料价格下降与销售费用缩减。
2025年上半年,煌上煌主要原材料鸭颈、鸡翅尖、鸭翅的平均采购价格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38.7%、32.17%、21.35%。
主要原材料市场价格处于低位,让公司能够通过战略储备管理制度拉低加权平均成本。
同时,公司生产成本的逐步回落带来酱卤肉制品业综合毛利率的稳步回升,同比提升2.23个百分点。
费用控制方面,煌上煌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额同比下降27.38%。人工成本、市场投入的线上线下促销费用等销售费用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
这些措施显著提升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门店收缩战略
营收持续下滑的背后,是煌上煌门店数量的大幅缩减。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肉制品加工业专卖店已降至2898家,其中直营门店194家、加盟店2704家。
这意味着一年半的时间关店达1599家。
与2020年的4627家门店相比,四年半间煌上煌的门店规模累计缩减了1729家。这一数据与公司此前提出的“千城万店”战略目标相去甚远。
2024年年报中,煌上煌曾表示将加大推进“千城万店”战略目标,即到2026年在全国千座以上城市开设经营1万家以上的连锁专卖店。
如今,煌上煌正与“千城万店”战略目标渐行渐远。
面对主业增长乏力,煌上煌选择了外延式扩张之路。2025年8月,公司公告拟以4.95亿元收购福建立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51%的股权。
这笔交易意味着煌上煌正式进军冻干食品领域。
立兴食品是国内冻干食品制造的龙头企业,拥有37条冻干生产线,年产各种冻干产品近6000吨。但此次并购评估增值率高达252.58%。
业绩承诺方承诺,立兴食品2025年至2027年的经审计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7500万元、8900万元、1亿元。
这意味着2025年立兴食品的净利润需从2024年的4221.75万元增长78%,挑战不小。
商誉飙升与增长可持续性质疑
随着收购的完成,煌上煌的商誉大幅增加。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公司商誉较上年末增加1392.33%,占公司总资产比重上升8.02个百分点。
收购立兴食品51%股权交易价格为4.95亿元,如果未来立兴食品因经营状况不达预期,公司存在商誉减值风险。
煌上煌自身的产能利用率也已处于低位。2024年公司肉制品产量仅为2.28万吨,而酱卤食品加工产能近10万吨,产能利用率低至23%。
在销量下滑以及产能闲置等因素的影响下,煌上煌毛利率及净利率不断下滑,2024年净利率已经低至2.17%。
煌上煌在二级市场表现曾一度亮眼,2025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超七成。截至10月20日收盘,公司市盈率约为114.85倍,估值并不便宜。
煌上煌能否凭借此次收购打破增长瓶颈,仍取决于其整合效果与冻干食品业务的发展前景。
对于投资者而言,公司净利润的增长多少是靠“买来的”,多少是主业真实改善,仍需仔细甄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