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总统尚达曼在美国华盛顿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部发表演讲时,公开“劝”中国放弃“完全自给自足”的发展路线。他警告说,如果中国走上自我封闭的道路,将可能脱离全球科技体系,影响世界经济稳定。这个“善意提醒”字字带刺,意图明显,尤其是在美国的讲台上说出这番话,味道更不一样了。
这已经不是新加坡第一次“替中国担心”。前脚,《联合早报》刚刚提醒中国“北极航线不安全也不环保”,后脚,新加坡发展部长又劝中国“不要以牙还牙地打关税战”,现在连总统都亲自上阵了。媒体、部长、总统轮番开口,仿佛新加坡成了中国的经济导师。这种劝说放在中美大国博弈的背景下,既显得既多余,又有点阴阳怪气。
尚达曼这次在IMF的演讲主题是《可能性的时代:重塑经济秩序与共同愿景》,谈到了AI、贸易、全球治理和中美关系。他认为,美国依然在创新、收入和金融体系方面领先全球,而中国正在快速追赶,成为美国前所未见的强劲对手。紧接着他话锋一转,说这种竞争可能导致“全球领导真空”,让世界陷入“混乱与失序”。表面上他在分析国际形势,其实核心观点一句话就能概括:中国太快了,美国受不了。
![]()
于是,他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应该“放弃完全自给自足的发展路线”,与美国、欧洲维持“互相依赖”,让世界找到“平衡点”。听起来温柔体贴,但字里行间全是“规劝”的味道。所谓平衡点,其实就是要中国别越过那条西方设定的红线——你可以进步,但不能超越;你可以创新,但不能挑战;你可以有实力,但要乖。
问题是,中国什么时候说过要“完全自给自足”了?这帽子扣得有点莫名其妙。中国强调的,是“自力更生”“关键领域自主可控”,而且还是被逼出来的。2018年美国发动贸易战,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卡芯片、断光刻机、封供应链,把中国企业逼到墙角。如果中国不自己造芯片、不造设备,难道要眼睁睁看着被掐死?在这种情况下,“自给自足”不是选择,而是生存。
新加坡总统把中国的自力更生描绘成“封闭孤立”,这就有点偷换概念了。说白了,他是拿美国那套逻辑来看中国的发展路径:只要中国的制造业不依赖美国,只要中国科技链在往上攀登,就被定义成“脱钩”“自闭”“威胁秩序”。这种叙事手法,熟得不能再熟。更有意思的是,他居然选择在华盛顿发表这番言论,在IMF的舞台上当众“劝中国”,这哪是提醒,更像是给美国撑场子。
这话听在中国人耳朵里,讽刺意味就出来了。一个连淡水都得靠邻国马来西亚供给、连一粒稻谷都不能自产的小国,跑来劝拥有全球最完整工业体系的中国“别自给自足”。这就像一个靠外卖过活的人,跑去教厨师别自己做饭一样。中国的“自给自足”是建立在全球最庞大的制造业体系之上,是被现实和生存环境逼出来的理智选择。谁愿意孤立?但当别人不断封你、限你、卡你脖子,你不靠自己,还能靠谁?
更讽刺的是,新加坡自己设了目标,到2061年实现淡水供应完全自给。所以照尚达曼的逻辑,他是不是也得号召新加坡放弃“水资源自给自足”,继续依赖邻国?要不然不就“失去平衡”了吗?这种双标,就是他讲话背后的真实逻辑:大国不该自己掌握命运,小国靠别人活得更舒服。
不过话说回来,新加坡为什么要频频对中国发声?原因也不难猜。新加坡靠贸易吃饭,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必须在大国缝隙间求生。中美一旦脱钩,全球供应链一旦断裂,它就会最先遭殃。中国要是选择“自主闭环”,很多原本经过新加坡的贸易流动就会锐减,那它的港口、航运、金融枢纽地位都要打折扣。新加坡当然慌,所以它才希望中美继续互依,希望中国不要太独立。因为一旦中国不靠别人,新加坡靠谁?
从这个角度看,尚达曼这番话不只是劝告,更是一种防御性外交。他清楚,美国在衰退,中国在崛起,全球格局正在洗牌。如果新加坡不能找到新的安全感,那就只能靠嘴上维持平衡,用“理性”“中立”的姿态掩饰自己的焦虑。于是他提出“重塑多边主义”,口号很漂亮,实质却是希望美国不要倒、中国不要太强,自己还能在中间喝点汤。
但问题在于,世界的逻辑已经变了。中国不会因为一场演讲就改变路线,也不会因为被劝就放弃自立。全球化的“下半场”不再是单极霸权的全球化,而是多极合作的重新分配。中国的“自力更生”不是要闭门造车,而是要在被打压的领域掌握主动权。你封我,我就造自己的一套;你卡我,我就绕开你的规则。这不是孤立,是防御性开放,是确保在被围堵时还能呼吸。
再说了,新加坡现在把“中美互依”当信仰,可它真的看不见美国的剧本吗?过去几年,美国搞去风险、搞“印太经济框架”,把新加坡也划进“供应链友岸”里。看似合作,实则在重组产业链,让亚洲国家给美国做低端加工,把高利润和技术环节牢牢攥在自己手里。新加坡现在唱的“互依”,其实是美国那套“我主导、你跟着”的翻译版本。对中国来说,这种“劝和”,根本没资格定义“平衡”。
说白了,尚达曼那番演讲,是典型的小国心态在大国舞台上的表演。既要展现自己的存在感,又不敢真惹美国;既要讨好西方,又怕得罪中国;既想做桥梁,又怕桥的两头被踩断。新加坡的尴尬,在于它太清楚自己不能左右世界,却总想摸一摸世界的方向盘。
而对中国而言,这种“被劝”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西方习惯了在舆论上给中国贴标签——说中国威胁,说中国脱钩,说中国搞闭环。其实他们真正害怕的,是中国在失去美国技术后还能自己搞出芯片,在被制裁后还能自造发动机,在被围堵后还能保持增长。那意味着他们的霸权封锁神话破产了。所以他们才要不停地告诉中国:“你不能太独立”“你要互依”“你要保持平衡”。换句话说,就是:你不能太强。
讽刺的是,在尚达曼发表演讲的同一周,美国国会正在讨论新一轮对华技术限制,欧洲准备对中国电动车加税,全球产业链都在重新洗牌。世界不是他想象的“温和多边”,而是一个重新划线、重新定价的战场。中国在被打压中成长,美国在衰退中抓狂,新加坡在焦虑中劝架,每个人都知道,风向已经不一样了。
最后必须说一句,中国没有义务照顾谁的安全感。新加坡可以选择依附、可以选择中立,但它没有资格指导一个大国如何发展。中国的“自给自足”不是关门过日子,而是为了在被围堵时有选择权。真正的独立,不是孤立别人,而是让别人无法孤立你。
或许新加坡总统真心觉得自己是“善意”的,但这种善意里夹杂着太多算计。历史早就证明,世界从来不会因为小国的“理性提醒”而改变方向。新加坡可以在美国的灯光下说教一场,但中国的路,终究要自己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