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俄罗斯空军战机投放的FAB-1500炸弹准确落在了乌克兰扎波罗热地区马达西奇工厂区域附近,造成了大量建筑物被毁,大火持续了数小时之久。
此次袭击后,俄方宣称马达西奇工厂区已被“彻底摧毁”。乌方承认,整个马达西奇生产体系都已被瘫痪,也失去了仅剩下的对米-8、米-24的维修能力,临时增加的无人机生产序列也被迫中断。马达西奇生产和维护能力被毁,虽然不足以说明俄罗斯达到了对乌克兰的“去工业化”目标,但起码标志着乌克兰的航空工业“黄金时代”已经终结。
![]()
![]()
苏联解体后的三十年里,马达西奇始终是特殊的存在。它既非纯粹的市场化企业,也不是完全的军工复合体,而是嵌在东西方技术缝隙间的活化石。当西方航空巨头在实验室研发陶瓷基复合材料时,这家乌克兰工厂的工程师仍在手工打磨涡轮盘;当数字孪生技术成为行业标配,这里的老师傅依然依靠泛黄的装配手册调试涡轴发动机。
这种工业时代的 “原始感”,反而让它在特定领域保持着不可替代性:米 - 26 重型直升机使用的 D-136 发动机能在西伯利亚零下 50 度环境中稳定运转,而西方精密仪器却要依赖恒温机库;安 - 225 运输机的 D-18T 发动机在极限工况下的耐用度,至今未被任何商业产品超越。
![]()
不过,这些辉煌注定难以持久,在拒绝了中方企业的投资后,马达西奇其实等于是自己把路走窄了。俄乌冲突的爆发,几乎也是宣判了马达西奇的“死刑”。原因就在于,俄罗斯攻打乌克兰的最大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给乌克兰“去工业化”,马达西奇自然是俄军的重点打击对象。
![]()
据不完全统计,俄罗斯在战后曾至少10次袭击过马达西奇的厂区。比如2023年8月5,俄军曾使用“匕首”和“口径”巡航导弹摧毁了厂区的大量核心设施。当年9月又有数枚伊斯坎德尔-M准确击中。此后滑翔炸弹袭击,无人机袭击更是非常频繁。到了今年,俄军升级使用FAB-500、FAB-1500这种大威力航弹加以攻击,终于将马达西奇最后那点仅存的直升机维修和无人机生产能力终结了。
![]()
乌克兰在 2014 年失去俄罗斯市场后,既不愿向东方彻底开放技术合作,又无力消化西方航空体系标准,最终困死在战略夹缝中。从这个角度上看,马达西奇的悲剧,又何尝不是乌克兰这个国家的悲剧呢?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