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前言·】——»
有这么一种果子,以前不少人听过却不愿碰,就算鼓起勇气尝一口,大概率也会被里面的密密麻麻的籽儿给“劝退”了。
它个头不算大,能吃的部分跟一个鸡蛋差不多重,剥开皮来看,倒像个胖乎乎的白色大蚕蛹。
![]()
咬下去的第一口其实还行,果肉香甜又绵密,可一个果子里能有近百颗黑籽儿,吃着吃着都搞不清是在吃果肉,还是在跟籽“较劲”。
想把籽吐出来吧,那籽牢牢藏在果肉里,只能用牙小心剔、舌头慢慢扒,没吃半个嘴就酸得发累。
![]()
它跟西瓜籽、石榴籽又不一样,嚼着硌牙还发苦,咽的时候还会刮得嗓子不得劲。
所以以前很多人觉得,这果子就是“中看不中吃”,籽多到没法好好享受,慢慢就没多少人愿意碰了。
可谁能想到,现在市面上冒出了这种果子的“改良版”,不仅解决了籽多的难题,还成了热门水果。
![]()
这背后,离不开广西一位叫肖惠方的农民,她花了十几年时间,从1000多棵果苗里一点点选育,才把这“没人吃”的果子变成了市场新宠。
故事得从2012年说起,肖惠方是广西一个小县城的本地农民,一直琢磨着怎么搞点有特色的农业项目。
那年她在四川跟一位种植大户聊天时,对方说要是这果子的籽少点,他愿意花两万块钱来买。
这话一下子扎进了肖惠方心里,普通的这种果子因为籽多没人要,要是能培育出少籽的品种,肯定有市场。
回去后,肖惠方没犹豫,直接买了1000株苗,开始琢磨驯化选育。
这可不是简单活,她一边在当地山里找野生的品种,一边又从全国各地引进了23个品种,把这些苗种在地里,一天天观察它们的长势、结果情况。
![]()
筛选的过程特别费功夫,有的苗长得慢,有的结的果子小,有的籽还是很多,肖惠方和丈夫一点点记录、对比。
最终从这些苗里,好不容易挑出18棵品质还不错的当母本。
2015年,夫妻俩正式开始规模种植,同时他们还想要升级品种,种出果大、籽少、味道还好的类型。
![]()
接下来的三年,肖惠方几乎天天泡在地里,浇水、施肥、观察花期、记录结果情况,遇到果子籽还是多的,就淘汰母本。
发现哪个果子个头大、籽少,就重点培育它的种苗。
![]()
反复试验、筛选,终于在2018年有了突破,他们培育出的新品种,不仅颜值高,果子还特别大,籽也少了很多,还建了380多亩的育种基地。
2021年,基地里的新品种第一次挂果,肖惠方的心才算落了地。
这果子没让人失望,个头比普通的大2到3倍,单个最大能有1.35公斤。
![]()
而里面的籽儿却不到普通的一半多,吃的时候不用再费劲吐籽,一口下去全是软糯香甜的果肉。
这果子就是八月瓜,而肖惠方培育出的正是“少籽八月瓜”。
«——【·市场“新宠”·】——»
2024年的金秋时节,肖惠方的基地里更是热闹,翠绿的藤蔓上挂满了少籽八月瓜,没成熟的是青绿色,像个大豌豆荚。
![]()
成熟的则会变成紫褐色或紫红色,表皮还会自然开裂,露出里面白玉般的果肉,远远就能闻到果香。
工人们忙着采收,在层层叠叠的瓜藤间穿行,专挑那些快要成熟的果子,小心摘下来放进筐里,然后再整齐地码好装进大箱子打包,然后发往外地。
![]()
肖惠方打理着300多亩的种植基地,每亩地的产量能稳定在九千到一万斤。
每年一到9月下旬,果子就开始批量上市,哪怕批发价高达每公斤30元,订单还是排得满满当当。
这些果子大多销往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大城市,很受当地消费者青睐。
湖南、重庆的种植户也专门来考察,想跟着学技术,回去种这种少籽八月瓜。
![]()
«——【·少籽八月瓜·】——»
说到这儿,得给大家好好科普下这少籽八月瓜。
八月瓜一般到农历八月就成熟了,熟了之后还会自己裂开,所以“八月炸”就成了它广为人知的另一个名字。
![]()
它属于木通科木通属植物,果实是长椭圆形的,成熟前果皮多为青色,成熟后变成紫褐色或紫红色,会自然开裂,露出晶莹的白色果肉。
它的生命力特别强,抗逆性好,能在-15℃到45℃的环境里生长,不管是田地、荒坡还是杂木林,都能种。
![]()
而且它还是雌雄同穗,能够自花授粉,不用人工帮忙授粉,种植起来很方便。
它的价值也不少,首先是食用价值高,果肉能鲜吃,还能加工成果酱、果汁、果酒。
花、嫩叶、嫩梢、青果和果皮能做成保健茶,嫩叶和嫩梢还是能吃的野菜。
![]()
其次是药用价值,种子、茎、叶、根晒干后可以制作成中药。
另外,它的藤蔓能覆盖地面,对水土保持也有帮助,种在坡地还能防止水土流失。
跟普通八月瓜比,少籽八月瓜的优势太明显了,普通八月瓜个头小,单个果肉才50克左右,少籽八月瓜单个最大能到1.35公斤,是普通的好几倍。
![]()
最主要的是,普通八月瓜的籽能占果肉的70%,吃着费劲,而少籽八月瓜籽不到普通的一半,不用频繁吐籽,能直接享受果肉。
普通八月瓜果肉量少,少籽八月瓜果肉更饱满,吃起来更满足。
![]()
从种植角度看,普通八月瓜可能对环境要求稍高,少籽八月瓜抗逆性强,适应范围更广,管理更简单。
能把以前“没人吃”的八月瓜,变成现在的市场新宠,肖惠方的坚持和用心太让人佩服了。
![]()
从2012年听到一句话,就敢投入金钱、时间和精力,从1000株苗开始筛选。
中间又找野生品种、引进外地品种,一点点对比试验,花了6年才培育出新品种。
培育成功后还不满足,又建基地、扩规模,想着带动更多村民致富。
![]()
她这种敢想敢干、不怕麻烦的精神,特别值得点赞。
很多人可能觉得农业项目辛苦、周期长,但肖惠方却能沉下心来,十几年专注于一件事,不仅把小众水果做出了特色,还为乡村振兴出了力。
![]()
这种扎根土地、踏实钻研的劲头,正是咱们农民身上最宝贵的品质,也让更多人看到,只要肯用心,普通的农产品也能变成受欢迎的“宝贝”。
参考:
桂林日报《资源:“少籽八月瓜”成市场新宠》2024-10-1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