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待了一夜的彩灯,取出时还在亮
“真是又后怕又庆幸!”河南省儿童医院消化内科诊室里,一位家长看着护士手中闪烁的小彩灯,声音还带着颤抖。
![]()
(误服的彩灯如图所示)
前一天,他家 5 岁女儿玩耍时,误把玩具上的纽扣电池小彩灯吞进了肚子。家长起初抱着“能自己排出来”的想法观察了一夜,可复查结果显示,这个小彩灯在胃里 “纹丝不动”,丝毫没有向下移动的迹象。
最终,医生通过无痛电子胃镜将其取出。当这个闪着光的小物件被拿出时,连医护人员都吃了一惊——在孩子肚子里待了整整一夜,它竟然还能正常工作!
“回去肯定好好教孩子,不能什么都往嘴里放!” 家长看着仍在发光的电池,又气又无奈。
纽扣电池 孩子误服的“高危杀手”
![]()
在河南省儿童医院消化内科,医护人员早已见惯了各种 “千奇百怪” 的异物。从硬币、螺丝钉、磁力珠,到电池、玩具零件,甚至是管道疏通剂,只有家长想不到,没有孩子不敢往嘴里塞的。
在所有误服的异物里,纽扣电池必须重点警惕 —— 它带来的伤害,远比家长想象的更严重、更迅速。
其化学物质漏出会快速腐蚀消化道黏膜,致溃疡甚至穿孔;即便不漏液,也可能在消化道形成电流回路,造成电烧伤。若卡在食道,还会损伤邻近组织,引发不可逆伤害。部分电池含汞,破裂后可能导致重金属中毒。
误服后别慌!这些错误做法千万别做
![]()
发现孩子误服异物,家长的第一反应很关键,记住三“不要”。
不要用饭菜 “压” 或韭菜 “缠”:不仅没用,还会因胃内容物未排空,影响后续异物取出。
不要盲目催吐:催吐可能导致异物划伤食道,造成二次伤害。
不要等 “自行排出”:电池、磁铁这类高危异物,每多等一分钟,风险就增加一分。
记住这3步,能救命
![]()
立即送医:不要有任何犹豫,第一时间带孩子去最近的医院急诊科。
告知详情:尽可能准确地告诉医生,孩子误服的异物种类、大小、形状,以及大概的误服时间。
遵医嘱治疗:医生会根据异物的类型、位置评估风险,决定用内镜取出或其他治疗方案,家长只需全力配合。
预防是关键 把危险“藏”起来
![]()
家有低龄儿童,家长可以这样做。
妥善收纳小物件:将电池、硬币、别针、磁铁等小物品,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密封盒子或高处。
检查玩具安全性:定期查看孩子的玩具,确保小零件牢固不脱落;买玩具时选质量有保障、符合孩子年龄段的产品。
做好安全教育: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比如 “这个不能吃,吃了会肚子痛”),反复告诉他们哪些东西不能放进嘴里。
全程看护不离开:孩子玩耍时,一定要有成人在旁看护,避免短暂离开导致意外发生。
河南省儿童医院大内科兼消化内科学科主任李小芹特别强调,纽扣电池的伤害速度极快,误服后 15-30 分钟内就可能发生灼伤,超过 6 小时就可能导致消化道穿孔。
有些患儿甚至需要手术切除部分食道,从此面临终身进食困难的困境。 所以,一旦发生纽扣电池误服,务必立即就医,绝不能等待观望,否则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