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GDP第一大县即将迎来自己的“出海口”。
9月中旬,陕西神木能源集团同沧州港务集团签订“黄骅港—神木”内陆港建设协议,构建双方高效便捷的内陆港物流枢纽体系。综合过往资料看,这应该是神木建立的第一个“内陆港”,同时也是距离其最近的出海港口。
在2024年神木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6.55亿元,其中进口6.4亿元的金额同比增长111.9%,内陆港的设立对这个陕西第一县而言意义非凡。
01
最近出海口:内陆港优势
在关注签约新闻之前,我们确实没有意识到沧州有“出海口”,也很少听说“黄骅港”,其稍显低调的原因也很简单。
一方面是附近港口太过“耀眼”,抢去临近港口大部分的风头,而且黄骅港的建设时间太短,同拥有百年历史的青岛港、天津港等相比,历史积淀和知名度积累不足。
一方面也是黄骅港本身“煤炭输出港”的定位,使得大众感知度较低。
![]()
作为中国主要的煤炭输出港之一,黄骅港的主要功能是将来自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的煤炭,运往华东、华南沿海的电厂。年煤炭装船量2亿吨以上,占北方十港的28.9%左右,是目前国内煤炭年吞吐量最大的港口。尽管该港口也承担部分对外出口的功能,但占比相对较小。
“煤炭输出港”的定位令黄骅港稍显低调,但却与神木能源大县的定位相当契合,且从距离上看神木距离沧州(664公里)的距离,较天津港(796公里)缩短约100公里的距离,属于“最近出海口”。
在二者的直联通道上,朔黄铁路修建使得神木与黄骅港的交通更加便利,作为神木煤炭直达黄骅港的 “黄金通道”,仅在今年前三季度便完成2.34 亿吨煤炭运输量 ,其中神木及周边矿区(如榆神、榆横等)占到80%以上。
在此背景下,“黄骅港—神木”内陆港作为黄骅港第18个内陆港,不仅顺理成章,甚至略显的晚了。
![]()
再来研究下黄骅港的内陆港。
自2019年河北省政府正式批复《黄骅港总体规划(2016-2035年)》以来,其在内陆港的建设便不断提速,金融棒棒糖梳理了公开报道的内陆港分布,可以看到大部分内陆港集中在河北省,占比超过一半。其余则零星分布在内蒙古、山西等北方能源富裕省份。
以较早建设的平遥、盐山内陆港等作为参考,可以看到内陆港建设之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是显著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与传统点对点运输不同,内陆港建设推动两地资源与信息的深度融合。通过前置港口服务功能、创新多式联运模式,有效为腹地企业节约物流成本。例如,经黄骅港发往莫斯科的班列,相比纯陆路运输,每集装箱运费可降低约8000元;而新开通的至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的中亚线路,每标箱运输成本更减少1.5万元。
二是赋能内陆港附近的产业聚集和升级。
黄骅港与各地合作时,注重结合当地产业优势,提供定制化物流与供应链解决方案。如与定州合作聚焦汽车零部件、体育健身器材产业,与神木则定位煤炭、煤化工等大宗商品。此类深度协作,既强化地方产业特色,也助力区域产业集群发展壮大。
02
神木外向度:出口不止煤
内陆港建设的关键要回到神木的需求上来。
为此金融棒棒糖统计了2019年-2024年神木的对外贸易情况,显著的信息是作为经济第一大县对外贸易在过去的6年间取得了翻倍增长,从2019年的5.46亿增至16.55亿,增幅达到203%。
![]()
更值得一看的是神木的进口数据,从2019年的0.35亿增至2024年6.4亿,6年时间扩大了18倍。对比来看出口数据则是从5.1亿增至10.15亿增幅为99%,且近三年均在10亿量级波动。
![]()
进入具体细节,支撑神木16亿对外贸易的主力依然是能源。
我们找到的“2023年度榆林海关报关单位注册备案”名单中,归属于神木地区的共有10家企业,其中基础化工类企业3家、煤炭销售3家,余下4家则分别涉及商贸零售、食品制造等行业。
![]()
深度检索的话“兰炭”成为神木能源出口的一个高频词汇。
作为一种环保燃料,兰炭的各项指标均优于烟煤和无烟煤,并长期在全球能源市场上备受青睐,而仅府谷和神木两县兰炭产量就占国内总产量近80%,为此成为对外出口的主力,并历经多个关键节点:
2014年首次出口日本,实现出口"零的突破",迈出国际化第一步
2021年开通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货运班列,使"神木造"可以经铁路南下至广西钦州港,相比传统路径运输时间大幅缩短;
2022年利用南亚零关税优势,建立面向印度及南亚诸国的贸易前哨;
![]()
对应地,神木在2021、2022年出口额接连创下新高,分别达7.04亿元与10.07亿元。此外,随着2025年9月30.6万吨兰炭首次进入蒙古国市场,预计今年神木出口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除去能源化工等大宗商品,农产品亦是神木出口的重要补充。
综合目前的报道看,神木市的农产品主要涵盖了活牛、马铃薯和蘑菇菌丝这几类产品,涉及的企业则主要集中于民企。
例如五禾生态公司以自营出口模式,每年向香港供应优质秦川牛1500余头,雪花牛肉供不应求;盛源科技的蘑菇菌丝采取“国内发菌,国外出菇”模式,成功进入韩国市场;榆林绿漠原农业的马铃薯凭借优良品质,已获2000吨出口订单。
随着未来黄骅港打破自身进出口“一煤独大”的局面,逐步拓展货种货源,我们认为神木地区的农产品同样会因此受益。
03
开放型经济:后来者发力
将视野扩展至榆林全市,开放型经济在过去的6年间取得了长足进展。
2019年-2024年间,榆林对外贸易总额从9.48亿扩大至74.85亿,增幅达到689.5%;其中进口从3.5亿增至28.85亿,增幅达到724%。
![]()
然而在陕西省内,榆林的外贸排名长期居于第四。以2025年上半年的数据看其进出口额为16.55亿元,处于全省第四,位于咸阳和宝鸡之后,与其GDP排名并不相符。
原因也不难理解,作为一个煤炭资源型城市,其多数销售仍是以国内市场为主,没有对外出口的动力,经济外向度低。
海关成立的时间上也确实如此,咸阳海关、宝鸡海关分别于1997年12月、1997年11月,榆林海关则是在2010年才被批准设立,发展积累就存在差距,为此榆林近些年仍在不断补齐外贸的短板:
顶层设计层面:出台《榆林市打好外贸拓展硬仗工作方案》及配套政策,计划筹措1.4亿元财政资金,用于支持外贸发展。此外同步建立覆盖 165家 外贸企业的动态数据库,进行精准画像。
成立专业化主体,建立对外窗口:如榆阳产业园区组建榆阳国际经贸集团有限公司,推动大龙网等国内跨境电商知名平台型企业落户榆林;榆林能源化工交易中心打造的外贸大数据中心,为外贸业务数字化、专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
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一方面组织定边、米脂等地7家企业赴土耳其设立“榆林好产品展示区”,鼓励企业参与广交会、国际橡塑展等展会;另一方面吸引日本陕西商会、乾元牧邦等10余家外贸企业在榆注册。
神木的举措则更为具体。
例如真金白银扶持外贸企业:出台《商业体系建设促进消费增长措施》,惠及企业9户,申报扶持资金282.7万元。
例如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探索推行跨境贸易 "一窗通办" ,精简审批材料,压缩审批时限;推动提高出口退税效率,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推行无纸化申报等。
再如推动国际物流通道建设:发展 "跨境电商+海外仓" 模式,神木兰炭集团在越南建成海外仓即为成功实践。
行文至此,站在全省“四个经济”的话题下,神木内陆港的建立既关乎县域经济,亦是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探索。我们认为神木的实践,将会为陕西县域对外开放提供极具参考价值的“样本”。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