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9日,美国交通部突然向中国航司发去一份带有“倒计时”的通知,要求所有飞往美国的中国航班停止使用俄罗斯领空,给了48小时做决定。
航线调整、航班取消、乘客连转三次机的困境接踵而至。表面上是为了“公平竞争”,背后却藏着一场中美航空博弈的深层角力。
中国航企并没有一味退让,联合发起法律反击,试图用规则应对强势。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中美之间的空中合作,已经不再只是飞行路线的安排,而是一场规则、利益与现实之间的“三重较劲”。
![]()
航线背后的算盘
飞机飞得快,飞哪条线更快,其实地球早就给出了答案。从北京、上海飞到纽约、芝加哥,最近的路线要经过北极上空,再穿过俄罗斯领空。这不是谁说了算,是地球圆的。但现在,美国不让中国航司走这条道。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美俄互相关了对方的领空窗户,美方航司不得不绕远飞,每次多付出的燃油和时间都是真金白银。
中国航司没有参与制裁,依然能走俄领空,自然在成本上占了点便宜。美国这次下禁令,理由说是“维护公平”,实则是让中国自断一臂,和他们一起吃亏。
这不是第一次美国把自家规则推给别人。过去三年它对俄罗斯的制裁已经波及能源、金融、科技,现在连飞机要从哪儿飞也要插手。
从某种程度上说,美国不是在争航线,而是在争主导权。它希望全球航空市场按它的节奏和逻辑来运转,而不是让别人用地理和经济规律说话。
中国航司的做法没问题,按中俄之间的航权协议走航线,是合法且常规的操作。从技术角度讲,不走俄罗斯领空,要绕远几千公里,飞行时间多两三个小时,油耗更是直线上升。尤其是逆风飞行的时候,影响更大。这不是简单的航班调整,而是实打实的运营压力。
法律工具不是装饰,中国航企撑起了自己的底线
美国这份通知来得又急又硬,连最基本的程序都跳过。中美之间早有协定,涉及航权问题必须提前60天沟通,现在跳过协商期,直接下令生效。这操作不讲规矩,中国航司当然不会坐视不理。
国航、东航、南航、厦航等七家航司很快联名发信,直接指出美方违反协定,希望按程序走,要求延期评议。这不是耍嘴皮子,而是把问题拉回到规则桌上来谈。按理说,双方签了协议,就要互相尊重。美方这回自己定的规矩,却自己先撕了。
美国交通部几天后直接否了延期请求,态度很明确,就是要快刀斩乱麻。美方显然不愿在程序上多耗时间,想借着“公平竞争”的旗号,压中国一头。但中国这边并不打算退让太多。航司发起法律抗议,背后其实是一次行业集体博弈。不是单纯为了某几条航线,而是关系到未来在国际规则体系中的地位与话语权。
这次反击也让人看到,中国航企已经不只是过去那种被规则牵着走的角色,而是主动学会用规则武器保护自己。你设下的框架,我按你规则办事;
你不守规矩,那就把问题摆到桌上来讲清楚。这种策略变化,是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一点点摸索出来的应对方式。
如果接下来美方坚持推进禁令,中方或许会对等采取一些措施,比如限制美方航司使用中国空域、收紧航权审批。这种事过去也不是没发生过,关键看美方是否愿意继续把事情推向更僵的局面。
受伤的不是航空公司,而是乘客和全球供应链
航线调整带来的麻烦,最直观的就是出行变难了。尤其是飞美国东海岸的旅客,原本直飞十几个小时,现在要中转,甚至要转两三次,有的旅程从出发到落地要耗上30个小时。中转时间长、行李丢失风险高、签证麻烦,普通人出一趟国,变得像打场仗一样。
航司也不好受。飞远了成本上涨,航段时间一拉长,飞机利用率下降,效率全打了折扣。厦门航空飞福州到纽约,飞了19小时20分钟,成了全球最长直飞航线,这种纪录不是荣誉,而是无奈。航线越长,乘客越少,航司越亏。很多原本还能挣点钱的国际航班,现在干脆不飞了。
这种“航线碎片化”趋势一旦扩散到其他国家,全球航空网络就会越来越像冷战时期那种“各飞各的”。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已经发出警告,如果每个国家都按自己的政治需要设置飞行禁区,飞机绕不过去,贸易也跟着慢下来。物流成本上升,商品价格攀升,最终买单的是每一个普通消费者。
中美航线尤其关键,不只是人来人往,还有大量货物运输。从高端设备到生鲜食品,很多都依赖这条空中通道。如果航程被拉长,时间成本和冷链稳定性都会出问题。对全球供应链来说,这不是一点小插曲,而是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的变量。
飞机该飞哪,不该由政治决定
这场争议的核心,其实就是一个问题:谁有权决定飞机走哪条路?按理说,这应该是航空公司根据地理、天气和经济情况决定的事情,不该被政治干扰。但现实中,飞行路径也成了国家博弈的延伸。美方这次做法,就是试图用行政力量改变竞争格局。
如果未来越来越多国家跟着效仿,各自封锁对手的空域,全球航空自由通行的基础就会被掏空。几十年来构建的国际民航秩序,将面临瓦解的风险。越是这种时候,越需要各方冷静下来,在规则框架下解决矛盾。
中国航企的做法,是一次有底线、有逻辑的策略回应。不是硬碰硬,也不是妥协退让,而是用协议、用规则、用程序,稳稳地站住脚。这种方式,是应对复杂博弈中最成熟的一种表现。
民航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之间互联互通的象征。不管是商务交流,还是文化交往,都离不开这条空中走廊。如果这条走廊越来越多地被当成施压工具,最终可能谁都落不着好。地缘政治不能无限外溢,尤其是不能让普通旅客为此埋单。
中美之间的分歧远不止航空,但航线问题是其中最直接、最具象的一个缩影。如果航线都要靠手腕来争,那世界的空域只会越来越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