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位同济教授进入中学课堂,黄浦新市重2026年正式招生
黄浦家长迎来利好!同济科技中学开启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从“中考天堂”到“科创高地”,黄浦教育正在经历什么变化?
物理教材主编朱臻出任校长,同济科中背景揭秘
![]()
黄浦区教育资源版图迎来重要变革。同济大学科技中学确定于2026年正式招生,校址位于原五爱中学(制造局路666号)。这所由教育部指导、上海市教委、同济大学、黄浦区共建的实验性示范性公办高中,将为上海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
学校师资配置凸显高起点特色。校长朱臻是上海市物理特级教师、上海初高中物理教材主编,多年在上海中学从事物理教学和竞赛指导工作,培养的学生多人获得全国物理竞赛一等奖。教师的专业背景和教学经验为学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课程设置体现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同济大学多个学院的教授团队将参与课程开发和教学实践,大学优质教育资源直接惠及中学阶段学习。课程设计注重科学与技术、工程、数学的融合,强调知识应用和创新能力培养。学校实验室等教学设施按照现代化标准进行升级改造,为课程实施提供硬件保障。
![]()
学校建设得到各方高度重视。2025年3月,同济大学校长访问新加坡国立大学期间,专门探讨了以同济大学科技中学为试点开展人才培养合作的可能性。2025年4月,同济大学举办青少年STEM教育实践体验营,黄浦区多所初中学生参与活动,体验创新教育模式。
黄浦区一直以优质基础教育资源集中著称,全区市重点高中数量位居全市前列,高中阶段入学机会丰富。但随着教育发展进入新阶段,对创新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同济科技中学的创办,是区域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对接国家创新人才培养战略的具体举措。
![]()
从教育布局角度看,同济科技中学的设立完善了黄浦教育结构。学校定位兼顾基础教育和特色发展,既保证国家课程的高质量实施,又提供个性化发展空间。这种配置有助于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为不同特质学生提供适合的成长路径。
学校发展坚持开放合作理念。除了与同济大学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外,还积极探索国内外教育交流新模式。这种开放性不仅体现在课程资源和教学方式上,更反映在教育理念和育人目标上,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未来人才。
对家长和学生而言,同济科技中学带来新的教育选择。学校注重理工特色,同时强调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这种均衡发展的思路符合现代教育方向。小班化、导师制等教学组织方式,有助于实现个性化指导,促进每个学生充分发展。
![]()
从更广视角看,同济科技中学的建设反映上海教育改革发展新动向。近年来,上海基础教育在保持优质均衡同时,更加注重特色发展和质量提升。大学与中学深度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教育教学方式变革等,都在不同学校得到实践。同济科技中学是这一系列改革的最新成果。
教育发展需要持续创新和务实推进。同济科技中学从规划到落地,经历充分论证和准备。校舍改造、师资配备、课程开发等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体现教育建设的专业性和系统性。这种扎实稳健的推进方式,有利于学校高起点发展。
![]()
黄浦区作为上海中心城区,始终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位置。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不断优化,教育质量持续提升,形成良好教育生态。同济科技中学的加入,将进一步丰富区域教育多样性,增强教育发展活力。
未来,同济科技中学将依托同济大学资源优势,结合黄浦教育实际,探索中学教育改革发展新路径。学校发展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努力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这种探索和实践,不仅惠及在校学生,也将为同类学校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
教育关乎城市未来和市民福祉。上海始终重视教育事业发展,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布局。同济科技中学的建设是上海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体现城市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不懈追求。随着学校正式招生和持续发展,必将为上海教育增添新的亮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