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溧水开发区崇贤社区,一家特殊的“2元杂货铺”运营一个月以来,不仅为居民提供实惠商品,更成为8名残疾人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在这里,从收银到理货的每一个岗位,都在传递着爱心、希望与力量。
![]()
机会,在这里创造
清晨,收银员王鑫早早来到店里,仔细擦拭收银台,整理好货架上的物品,迎接新一天的顾客。
这家杂货铺,从店长、收银员到理货员,所有岗位都由残疾人担任。一个月前的开业,为这些曾经求职困难的残障人士点燃了希望。
![]()
“非常感谢残联和社区给了我这个机会,工作了一个月感觉很不错!”王鑫告诉小溧,她今年刚从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毕业,因身体残疾在求职路上并不顺利。如今,她在杂货铺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认同感和价值感油然而生。
![]()
上一休一,员工轮流上岗,每个月还有可观的工资。“我刚满20岁,这个工作机会简直是最好的生日礼物。”员工王燕笑着说。
![]()
杂货铺负责人吴琳介绍,今年9月,由区残联联合多部门打造的溧水首家由残疾人运营的“2元杂货铺”正式开业,目前优先招聘了8名残疾人员工,并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特长,合理安排了理货、收银、客服等不同岗位,确保他们能够胜任并发挥优势。
同时,杂货铺还建立了完善的辅助支持系统,如手语培训、无障碍动线设计、灵活的工作时间等,旨在打造一个真正友好、包容的工作环境。
爱心,在这里传递
下午3点,居民王阿姨的购物篮里装满了她挑选的商品。“这包纸巾只要2元,比别的地方便宜不少,质量也不错。”她指着货架上的商品说,“来这里买东西还能献上一份爱心,感觉特别有意义。”
![]()
开业一个月来,像王阿姨这样的顾客越来越多。不少居民专门从其他社区赶来,既选购日用品,也为这份爱心事业出一份力。店里的商品种类已经从最初的几十种增加到上百种,涵盖日用百货、厨房用品等。

吴琳表示,通过区残联的源头协调,他们能以优惠价格拿到爱心厂商的直供货源,在保证质量的同时维持“2元起步”的亲民价格。“目前,我们的日均客流量100多人次,基本实现了收支平衡。”吴琳欣慰地说。
区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杂货铺的运营不以营利为首要目的,而是探索一种社会效益优先的可持续模式。在确保自身良性运转的同时,其核心目标在于为残疾人群体创造价值,包括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以及低成本的创业支持,从而实现社会公益与市场运营的有机结合。
希望,在这里延伸
这家杂货铺的愿景不止于解决就业。店里推出的“创业扶持计划”,为有创业意愿的残疾人打开了新的大门。任何持相关证明的残疾人都可以低于市场批发的价格,直接从杂货铺仓库拿货。
![]()
“这意味着,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可以在家门口支个小摊,擅长手工的残友可以把商品作为原材料进行再创作。”吴琳说,这种模式将杂货铺变成了残疾人创业的集中采购平台,极大降低了创业门槛。一个月来,已有3名残疾人通过“创业扶持计划”洽谈创业事宜。
![]()
临近下班,王鑫仔细清点着当天的营业额。这个小小的“2元杂货铺”,不仅售卖商品,更传递着爱与希望。在这里,每一个人都获得了尊重,每一份希望都被点亮,8名员工正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崭新的人生。
记者 | 韦蒋
素材来源 | 溧水区残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