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莜面村塌了,贾国龙还在算账。一边低头道歉,一边狂发代金券;一边喊着“利润只剩5%”,一边把菜量当“零钱”找。
这哪是危机公关?分明是把消费者当冤大头,继续上演“降本增效”的老把戏。
9月,一场舆论风暴揭开西贝的底裤:中央厨房预制菜冒充现做、儿童餐糊弄小孩、菜品缩水严重。贾国龙终于低头,发了封致歉信,承诺“把厨房搬回门店”。
可这头刚认错,那头就开撒券:“西贝请您吃饭”。听着多大方,实际呢?全国门店发100元代金券,第二次才能用,有效期到10月底。
表面是“感恩回馈”,实则是“回血骗局”。
券是发了,可规则比双十一还绕:一人限领一张?黄牛组团来,店员眼睁睁看着人家领十几张;普通人点个5块钱的黄馍馍,领完券就走,转手挂二手平台卖30块。
![]()
济南一家店,一天255个客人,213个是来薅券的。这不是请吃饭,是请黄牛来套现,而其余的人,据说是西贝请来的托,撑撑门面。
![]()
更恶心的是,券是有了,菜量却少了。
北京一对夫妻花109元点烤羊排,肉量少了三分之一,盘子中间能抠出个圈;26块的黄米凉糕,从6块砍到4块,筷子一扒拉全是空气。顾客找服务员理论,对方一句“价钱降了,分量当然得减”,怼得人哑口无言。
好家伙,合着降价不是让利,是把肉藏起来了?以前是“闭着眼睛宰”,现在是“明着缩水”,还嫌消费者看不透?
![]()
贾国龙总说,自己“利润只剩5%”,可这“5%”是谁的利润?是消费者的肉,是顾客的信任,是品牌最后一点体面。
他一边哭穷,一边把预制菜塞满餐桌;一边道歉,一边用消费券把人骗回来继续割。这算盘打得,连黄牛都自愧不如。
![]()
问题出在哪?
不是罗永浩说了几句实话,也不是媒体太狠。问题出在贾国龙根本没把消费者当“顾客”,而是当“韭菜”,割一茬,长一茬,永远有下一个。
西贝起家靠的是“现做、好吃、有烟火气”。可现在呢?中央厨房统一配送,门店加热出餐,连莜面都是预制块。
![]()
所谓的“西北风味”,不过是标准化流水线上的复刻品。顾客付的是现做的钱,吃的是工厂货。这不是欺骗,是什么?
更讽刺的是,他还想用“发券”这套老把戏蒙混过关。以为消费者贪便宜,就会忘了菜里没肉、汤里没料。
可今天的用户不傻了。你发100块券,我领了,转手卖30;你菜量缩水,我拍照发网上,让全网看看什么叫“西贝式降本”。这不是薅羊毛,是集体觉醒。
![]()
餐饮行业最简单的逻辑:盘子里的肉,骗不了人;碗里的汤,藏不住假。你敢少给一口,消费者就敢少进一次门。信任一旦崩了,再多的券也补不回来。
贾国龙如果还觉得,问题出在“被黑了”“舆论欺负老实人”,那西贝离彻底凉透就不远了。因为真正的老实人,不会一边道歉一边算计;真正的品牌,也不会把危机公关,变成二次收割。
![]()
西贝曾经是个好名字,代表着味道和诚意。可现在,它成了“预制菜+缩水+套路营销”的代名词,假之又假。
贾国龙可以继续发券,继续哭穷,继续把消费者当提款机。但总有一天,店里会空无一人,不是因为没人吃饭,而是没人再信你了。
盘子可以空,人心不能空。菜可以贵,但不能骗。否则,最好的结局,就是彻底关门大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