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建筑业那点事儿)
考完一造,感觉大半年的准备全白给了。
这种白给,还不是说难到你完全不会。它就是那种你蓄满力的一拳,结果打在了棉花上。复习时候搞的那些知识框架、刷烂的真题,拿到卷子一看,好像根本不是一个世界的规则。
整场考下来,最强的感觉不是挫败,就是“错位感”。考的玩意儿,和我们准备的玩意儿,完全不在一个频道。
案例题把这事搞到了顶峰,它不在理论上为难你,纯粹就是堆“计算量”。那个题量设计真的让人窒息,每个题都绕来绕去,跟走迷宫一样,路又多又杂。
计算器按到发烫,笔在草稿纸上飞转,但你眼睁睁看着时间跑得比你笔快。
考点你可能都熟,公式也背烂了,但你就是没法在规定时间里把它算完。这种“会做,但做不完”的无力感,比碰到难题还折磨人。
更头疼的是那些无处不在的“坑”。出题人就在那跟你玩文字游戏,逼着你做阅读理解,一个字一个字抠,猜他到底想干嘛。
哪个词理解歪了,或者哪个数据看漏了,十几分钟的计算就全废了。这哪是考专业,这是在考细心、考耐心,甚至考猜谜。
有的题还特别“偏”,重点你都背熟了,核心公式默写了无数遍,它偏不考。它总能从你复习资料的某个角落,或者教材某段容易被忽略的叙述里,掏个题出来。
这种“防不胜防”的感觉,让你之前抓重点的策略,看起来特别可笑。
就连以前觉得靠背就能拿分的管理,今年也不对劲。题目不直来直去了,绕了很多弯,想稳拿分没那么容易。
今年的考试,感觉就是一次转向。它在明明白白告诉所有人,靠题海、靠死背、靠研究往年套路就能过的时代,可能真的过去了。
它用这种“离谱”的方式,重新定了规则,留给无数考生的,只有反思和沉重的背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