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10万元卖掉了同居的男友,把一个活生生的人送进缅甸的电诈园区。
小黄才19岁,广东湛江人,平时在广州生活。
认识小周是在2024年的一个台球厅,那时他还觉得这个17岁的女孩很特别,微信聊得投机,很快就住到了一起。
![]()
姐姐黄女士第一次见小周,就觉得她全身都是“精神小妹”的味道。
女孩口中自己的父母是福建的干部,在各地有投资,气场看似不小,可黄女士总觉得她是在刻意包装。
偏偏小黄是个典型的恋爱脑,对甜言蜜语没有免疫力。
恋爱后,小周三番五次提到家族在缅甸有生意,怂恿他一起去那边工作。
今年2月2日,小黄瞒着家人和她飞去了曼谷,还是姐姐刷朋友圈才知道人不见了。
接机的是持枪的人,小黄的护照和手机第一时间被没收。
他一度央求小周,把手机借他玩玩,才偷偷给家人发出求救信息——那一刻,他大概也没料到,这将是他与自由的告别。
到了泰缅边境,小周说要去接个人,转身就走了。
小黄被留下,直接被送进缅甸凯旋园区。
![]()
进去的第一步,是剃光头。
接着,被逼着坐在电脑前做诈骗,每天工作16到20个小时,不达标就挨打,铁棍敲腰、耳光扇得耳朵发鸣,饭菜少得可怜。
几个月下来,他暴瘦、皮肤晒得黝黑,耳朵到现在还有一只听不太清。
因为没骗到钱,园区的人要求他赔付才能离开。
国内的家人四处托人打听,最后在缅甸潮汕商会的帮助下,凑齐了35万元赎人。
2025年6月,小黄才回到国内。
那时的他,眼神暗淡,背脊微微佝偻,整个人像是提前衰老了好几岁。
让人气愤的是,小周在把他“交货”后,在泰国玩了整整10天才回国,如今因涉嫌诈骗罪已被警方控制,原本7月底开庭的案件延期过一次,近期将再次审理。
律师陈松涛分析,如果她明知对方在搞诈骗还参与,可能构成诈骗罪共犯,虽然未成年可能会减轻刑罚;专家陈平凡则提醒,小黄家属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索赔医疗费、误工费和赎金等直接损失。
黄女士说,他们全家唯一的诉求就是:必须严惩。
这个事件一出,“女子卖掉男友后安排10天旅游”的话题立刻冲上热搜。
社交平台上,有人愤怒地痛骂,也有人唏嘘“恋爱要擦亮眼睛”。
信任一旦被利用,比背叛更刺骨,因为那是你以为最安全的地方突然塌陷。
有人拿这事和沈阳王阳阳的遭遇作对比。
那个女孩同样被所谓的男友骗到泰国,又被转送到缅甸园区——只是幸运的是,她的母亲发现得早,警方已经介入调查。
这样的故事听多了,总让人心头发凉,原本温柔的情感,竟能被用作人贩子的幌子。
缅甸的电诈园区,这几年被频频曝光。
最新卫星数据显示,在泰方采取所谓“三断”行动后,妙瓦底一带的夜间灯光亮度降低了一半以上,一些园区的电力供应下降近九成,诈骗活跃度或许有所下降。
但对个体而言,那些被囚禁、被殴打的日子,却是刻在骨头上的记忆。
我总觉得,小黄的故事并不仅仅是一则社会新闻,它像是一记耳光,提醒人们恋爱不只是心动,还有辨别真假的能力。
甜言蜜语背后可能藏着陷阱,特别是当对方一次又一次把你往陌生而封闭的地方带时,警觉才是真正的护身符。
在这个信息可以轻易包装的时代,“精神小妹”的身份故事,可能只是套壳的骗局。
热恋中的人不一定看得清,可旁观者有责任提醒。
小黄的经历,是一场失去自由、失去信任、几乎失去生命的噩梦,但他活着回来了,这本身已经是很多类似事件里难得的结局。
只是,35万的赎金换来的不仅是自由,还有长期的阴影。
他的耳朵伤害可能会伴随多年,他的心里那道防线,或许再也无法轻易放下。
至于小周,她面对的将不仅是法律的审判,也有公众的道德谴责。
这是一桩赤裸裸的背叛,也是一次关于信任、贪婪和人性的警示。
你很难想象,那个曾在你身边说着“未来一起”的人,竟会在某个转角,把你推入深渊。
这样的故事,不该再发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