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东京国会大厦的计票器定格在237票,一个长达140年的历史空白被填上——高市早苗成为日本宪政史上首位女首相。
她此前于10月4日当选自民党首位女总裁,接替辞职的石破茂内阁。高市早苗以"安倍继承者"自居,曾11次参拜靖国神社,其右翼保守立场引发争议。
但,高市早苗当选日本宪政史上首位女首相的结果,既在预料之中(因为执政的自民党总裁自动获得首相提名),又充满戏剧性(击败呼声更高的小泉进次郎)。
大家更关心的是在老龄化严重且女性地位不高的日本,为何偏偏是这位11次参拜靖国神社的右翼政客,完成了女性参政的终极突围?
10月4日的自民党总裁选举堪称日本政坛分水岭。
高市早苗在第二轮投票中以185票逆转胜出,终结了自民党68年男性领导历史。10月21日国会提名选举中,她以绝对优势接替辞职的石破茂,完成从"安倍经济学"操盘手到国家掌舵者的蜕变。
我们先看看,这位64岁的政治家有着典型保守派履历:1993年初入国会,在安倍晋三多个任期内担任总务大臣等要职,以强硬右翼立场著称。耐人寻味的是,她刻意强化"安倍继承者"标签,甚至推出"早苗经济学",却在性别平权议题上鲜少发声。
但女性政治家要在日本政界脱颖而出,比大家想象的更难。
1893年出生的市川房枝于1920年代发起“新妇人协会”,旨在争取女性选举权与教育权,其主张为二战后日本确立妇女参政权奠定基础。1946年,市川房枝在国会议员选举中代表社会党参选并高票当选,成为日本历史上首位女性国会议员时,日本女性参政曾闪现曙光。
![]()
但截至2023年,内阁女性占比仍不足15%,地方女性首长仅占10%。这种停滞源于三重枷锁:政治世家垄断,这源于70%女议员承袭父兄席位。、职场性别歧视,就连很多议员的助理都多为男性,再加上保守文化束缚,比如前环境大臣小泉进次郎妻子因育儿遭抨击(不知道此次他败给高市早苗是不是也有这个原因)。
但我们看看西方国家女性参政议政的情况,就发现她们和日本女性参政议政完全不在一个层次。
在G7国家中,日本是最后一个诞生女性领导人的成员。当德国默克尔执政16年、新西兰阿德恩带娃出席联合国会议、冯德莱恩连任欧盟委员会主席时,日本政坛仍将"女性阁僚需穿裤装"视为进步。
这种落差凸显了表面现代化与传统性别角色的深刻矛盾。
高市早苗当选自民党首位女总裁,继而当选日本首先,这是保守阵营的非常规突围。
高市早苗的成功本质上是保守势力的内部调整。
她巧妙借力安倍派系资源,在维持"修宪""强军"等右翼基本盘同时,以"变革者"形象吸引城市选民。其竞选策略充满矛盾:既否认慰安妇问题争取保守男性选民,又通过社交媒体塑造亲民形象。
这种"右翼身份红利"现象值得玩味:当她对华强硬表态、参拜靖国神社时,传统选民反而忽略其性别标签。
![]()
石破茂内阁支持率低迷至30%的危机,更为其提供了"非典型候选人"的突围窗口。
高市早苗的当选确实撕开了日本政坛的性别封印。但参考韩国朴槿惠案例,保守派女性领导人未必推动性别平权。她组阁时女性阁僚比例、是否推进育儿支持政策,将是观察其历史定位的关键指标。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位女首相的政治主张恰恰强化了传统性别分工。她在著作中强调"女性应守护家庭",其右翼立场更可能被用作证明"女性也能强硬"的符号工具,而非真正打破结构性歧视。
高市早苗的双重性恰如当代日本的缩影:一方面需要女性力量缓解老龄化危机,另一方面又抗拒深层社会变革。当这位"非典型女首相"走进首相官邸,她开启的究竟是性别平等的新纪元,还是保守政治的性别变装秀?时间会给出答案,但此刻的日本,至少证明了历史转折往往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降临。
舆论普遍认为,高市早苗的当选打破了日本政坛性别天花板,但“首位女首相”光环难掩其强硬政治底色。中国学者指出其政策将带有强烈国家主义色彩,网友则调侃“用性别突破掩盖右翼扩张”。
事件折射出日本社会在传统与变革间的复杂角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