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近日于上海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上,徐汇滨江党群服务中心的公厕,意外成为海外学者集体点赞的焦点。这个市民习以为常的角落赢得国际赞誉,正是上海“人民城市”理念在细微之处的生动注脚。
这座被网友称为“上海厕界天花板”的公厕,远不止于洁净。从感应皂液到香氛空调,从母婴室、第三卫生间到为跑者提供的24小时淋浴间,每一处设计都精准回应了不同群体的特定需求。它展现的是一种将公共服务做到极致的人文关怀,让“人民城市”的抽象概念变得可感、可触。
当然,城市的精细化治理没有终点。面对部分区域存在的公厕布局不均、寻厕不便等问题,上海通过优化规划与维护来不断破解短板,探索城市治理实践的持续深化:如将公厕信息全面接入电子地图实现“智慧寻厕”、优化男女厕位比例与服务细节等,让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从“亮点”走向“标配”。
徐汇公厕的“出圈”并非孤例。有海外博主游览上海后提到,欧美公厕常面临收费与卫生困境,而在上海,公厕普遍兼具免费、洁净与人性化设计。公共厕所的建设及其所代表的治理追求,共同构成了一扇窗口。透过它,世界得以看到一个将精细化治理与深厚人文关怀紧密结合的城市样本。
“小公厕”里藏着“大民生”。海外学者的这次点赞,是一次意外的“软实力”检阅。徐汇的这个公厕,为世界理解中国城市的现代化提供了一个视角——城市的进步,最终要落脚于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品质提升。这告诉我们,城市治理的水平,其刻度在于日益提升的精细度,其落点,最终在于直抵人心的城市温度——它始于对民生细节的敏锐洞察,归于让每位身处其中的人收获便利、尊严与归属,诠释着“人民城市”的深厚内涵。它也如同一扇窗口,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更立体、更温暖的中国城市形象。
记者:吴佳宁、邢志华、王瑾
编辑:陈海笑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