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等风,也在等你
嗨~ 我是没有名字的猫
40岁未婚未育的INFJ摩羯座。
北漂15年被裁后,开始回村“躺平”。
希望用文字拆解偏见,打捞失控人生。
这里没有‘该有的样子’,只有我的第三种活法。
今天记录一下第一次在县城看急诊。
其实也不是很严重的事情,但deepseek劝了我很久,我想,听deepseek的大概不会错吧。
当时是半夜两点钟,一开始想叫我爸一起,毕竟是半夜开车出门,又是第一次。
![]()
安静的小城的夜。
后来想想,算了,还是别影响我爸休息了。
鼓起勇气出了门。幸运的是,外面没有想象中那么黑。
虽然没有路灯,没有月亮,没有星星,但有来往车辆的车灯照着。
凌晨两点的马路上车很少,开起来竟然比白天还放松。
到了医院急诊,里面也很安静松弛,大概有五六个病人和五六个家属,看起来都不太严重。
也不需要挂号,直接找护士交了钱,很快就搞定了。一共花费45块钱,另外还有4块钱停车费。 (其实我应该停医院外面的,走过去差不多远。)
结束后路过妇产科,病房门口挂着产妇的信息。
好奇的我过去瞅了一遍。
产妇的年龄有的26岁,有的28岁,但36岁、38岁的也不少,还有一个42岁的。
果然,现在都是晚婚晚育了。
想起上次看急诊也是第一次,是在北京,当时还处于疫情期间。
早上上班的路上,我突然觉得眩晕。一号线车厢里挤满了人。
我感觉自己喘不过气,急忙在地铁停靠时下了车,靠着车站里的柱子坐了下去。
车站工作人员过来询问,我有气无力地说歇一会就好了。
坐了大概半小时,吃了一些自带的食物,才感觉恢复了一些体力。
因为太害怕,还是出地铁打车去了附近医院的急诊。
记得当时的急诊人很多,我挂了号,排着队,等着叫名字。
大概等了一个小时。当时我还跟朋友吐槽,朋友说,急诊室医生是根据轻重缓急处置的,让我等,说明我的情况不算紧急。
我觉得朋友说得有道理。后来拍了脑部片子,做了心电图,证明我一点问题都没有。
是我的心理问题。
那次大概花了1500块钱,买了一个心安。
今天的急诊室很太平,这是好事,我很开心,说明大家都健健康康的。
但不知道是不是还有一个原因——很多人不知道、不懂得,或者不舍得看急诊呢?
![]()
凌晨三点还在营业的小商贩,生活不易。
去北京之前,我有什么不舒服也是靠忍的,从小我妈就说:“忍一忍就好了。”
如今,我已经是个完全独立的成年人了。我不再需要将“忍一忍”当作应对不适的唯一方式,而是可以听从自己的身体,做出自己的选择。
你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