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美国对中国军力的发展可谓是又夸又贬。前不久美国《国家安全杂志》才刚发文称,在亚太与中国开战,前48小时对美军来说是极大的考验,面对解放军上千枚导弹和无人机的饱和式攻击,美军如何生存下来,依旧保持作战能力,成为了他们重点研究的问题,透露出对解放军实力和自身生存的担忧。然而,10月21日,该网站又发表一篇题为《“无解”:中国歼-20隐形战斗机存在一个无解问题》的文章,开始对歼20“威龙”隐身战机进行弱点分析,得出存在5个问题,短期内无法解决,每个在实战中都很致命的结论,表达出美国对歼20“威龙”隐身战机作战能力的不屑。
![]()
美国《国家安全杂志》的报道
首先是发动机性能。文章中称,歼20面临的一大关键问题是发动机。该战机在试飞和首批生产中,采用的是来自俄罗斯的AL31F系列发动机,该发动机并非为隐形飞机设计,抑制红外和雷达反射面积能力较弱。还有就是推力问题,同为重型战机,美国F22“猛禽”搭载的F119发动机最大推力可达15.6吨,而歼20搭载的AL31F发动机只有13吨,使得歼20不具备超音速巡航和超机动的飞行能力。尽管后来换成了进行隐身优化,推力更大的涡扇10C国产发动机,因其推重比有限、可靠性问题以及无法支持长时间超音速飞行而备受质疑,本质上依旧无法满足歼20这种五代机的需求。
![]()
早期使用AL31F发动机的歼20
![]()
涡扇10C
而与之配套的涡扇15发动机,在多年的研发过程中遭遇了技术挫折,在测试期间存在寿命问题。尽管最近的报道表明涡扇15发动机已进入了批量生产阶段,但只有少量装备了该发动机,其作战可靠性仍未得到证实。评论认为,发动机问题将直接影响歼20的战斗准备、出动率以及在高强度冲突情况下的作战能力。短期内,中国依旧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歼20的发动机问题,以实现超音速巡航和超机动这两大技术指标。长期以来,这确实是中国空军面临的一大难题,但我们相信将很快会在涡扇15上得到解决。
![]()
测试中的涡扇15
二是隐身能力不佳。文章中称,歼20“威龙”虽然被宣传为隐形战斗机,但其雷达反射面积明显大于F22和F35,尤其是从侧面或后方观察时。内容中指出,早期西方分析人士将此归咎于鸭翼布局破坏了隐身能力。然而,试验模拟结果表明,鸭翼实际上与战斗机结构融合得相当好,并未导致其雷达反射截面增加。主要问题在于,歼20的发动机喷管是外露的,缺乏美国隐身战机常见的锯齿状边缘或屏蔽,这增加了雷达反射截面。
![]()
同时,歼20的整体机身也比美国同类战机更大,更容易被发现,加上中国频繁在公开场合展示歼20,包括飞行表演和航展,给了对手收集其雷达信号的机会,从而削弱其在对抗环境中隐身作战的能力。因此,得出歼20的隐身能力不如美国,限制了其在高威胁区域生存能力的结论。不过这一点我们并不认可,歼20的隐身能力到底如何,无人知晓,文章在缺乏证据支撑的情况下贸然评价,是战略上对中国的藐视。
![]()
歼20的发动机部分上是采用了隐身设计的,涡扇10C发动机尾喷口采用了锯齿状的设计,旨在抑制雷达反射截面。发动机还采用了双层结构(即内层收敛片和外层扩散片),抑制红外特征,并在发动机两侧设计有向下倾斜的发动机遮罩,旨在避免将发动机的侧面暴露在雷达信号之中。而非文章中提到的缺乏“锯齿状边缘或屏蔽”设计,这一点并不成立。与此同时,歼20曾多次在公海海域执行任务,但从未被美日韩等媒体报道有过发现歼20的踪迹。反倒是我们在前不久的央视节目中曾公开报道,2024年飞行员驾驶歼16战机在执行任务时,曾锁定过两架隐身战机,各种分析结论都在指向F22“猛禽”,所以隐身能力到底如何不是光靠眼睛就能一两句话评判的。
![]()
锯齿状设计的涡扇10C
三是航电设备落后。文章中指出,航空电子设备和传感器融合低劣是歼20存在的一大问题。虽然歼20配备了先进的有源电子扫描阵列雷达和光电瞄准系统,但其整合程度和多传感器的数据处理能力可能不如F35和F22。传感器融合是第五代战争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使飞行员能够实时获得战场态势信息。在歼20上,这种集成度似乎不够无缝,导致态势感知能力下降,反应时间变慢。另外,歼20战机的电子战系统不如西方战斗机先进,更容易受到干扰和欺骗。
![]()
这一点我们同样不认可,歼20战机采用了高度集成化和信息化的设计理念,综合能力只会在三代机之上。如在今年的印巴战争中,歼10CE凭借优秀的作战性能,在实战中一举击落3架阵风战机,而阵风战机号称曾在欧美举行的军演中模拟击落过F22“猛禽”隐身战机,那这个关系又怎么解释是好呢?同时歼16曾锁定过隐身战机,对方是一言不发,默不作声,到底是谁的航电性能和武器系统更强呢?要知道,这些较量都只是歼10CE和歼16这种三代半战机完成的。难不成歼20性能还倒退了?显然不成立。
![]()
四格斗能力不足。文章指出,由于发动机的限制,以及较大的尺寸,使得歼20在机动性和近距作战方面存在局限性。其较大的体积、采用鸭翼布局的设计,且没有矢量发动机,因此灵活性不如擅长高 G机动和空中格斗的 F-22。不过内容中也指出,这或许并非真正的缺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机在中国空军中的定位。歼20的设计优先考虑航程和有效载荷,而非机动能力,以此来获得更远的航程和作战半径,并配备先进的霹雳15远程空空导弹,用于执行拦截高价值目标,但在近距离的格斗中处于弱势。
![]()
歼20的内置弹舱
这点我们从歼20没有机炮设计就能够看出,歼20的设计并不是为格斗而考虑的,也足以见得设计人员对歼20远程作战能力的高度信任。因为五代机是一种高度信息化,隐身化的作战飞机,必须把隐身和远程打击优势发挥出来,才能体现应有的优势,近距离格斗并不是首选。不过从历次航展的公开飞行表演来看,歼20的机动性能同样优秀,特别是在小半径转弯,爬升等方面对比三代机优势明显,只是在设计上摒弃了传统的狗斗模式,旨在在远距离上击杀对手。
![]()
五是缺乏实战检验。内容中指出,这点与参加过多次联合多国演习和实战任务的F22和F35不同,歼20从未进行过实战测试,缺乏实战的歼20无法检验航电设备、发动机参数和隐身能力。这一点我们同样不赞同,本质上F22和F35同样没有进行过实战,要说实战只有F35曾被美国部署到中东,用于打击胡塞武装等地面目标,并在6月B2“幽灵”轰炸伊朗核设施中执行护航任务,但这面对的都是较弱的对手,甚至在执行打击胡塞武装过程中险些被击落,实际上并没有进行过空战。F22则服役20年只有一次击落气球的实战记录。
![]()
所以,F22和F35所谓的实战,是建立在弱小对手的基础上完成的,以及击落气球。要说实战,只有俄罗斯的苏57隐身战机,曾在叙利亚内战中进行过测试,在俄乌冲突中有过行动,但同样没有空战记录。为此,所有的五代机中,并没有一款进行过空战,或者与大国同代机型进行过较量,对弱小对手的打击,并不能直观体现真实的水平。
![]()
从这些评论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媒体对中国歼20隐身战机充满了偏见和蔑视,这也是欧美媒体的一贯作风,要么制造中国威胁论,渲染中国发展给他们带来的威胁,要么贬低中国尖端武器的性能。恐怕有一天会像印度一样,一开始拿着阵风战机一阵吹,号称可以对抗歼20,结果实战面对歼10CE时不堪一击。
注:以上数据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2025年10月21日著,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抄袭必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