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韩国防卫事业厅厅长昔锺健在国会听证会上坦言,中方对韩华海洋5家美国子公司的制裁“必然会产生影响”,直言韩美造船合作计划“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MASGA)正面临供应链断裂的威胁。这一表态发生在中方10月14日宣布制裁令后的第72小时。
![]()
这场风波的导火索是韩华海洋协助美国政府对中国海事领域进行301调查,并拒绝向中国转让同类船舶建造技术。与此同时,该企业刚与美国国防部签署12亿美元合同,为美军建造3艘濒海战斗舰。中国商务部依据《反外国制裁法》采取精准打击,不仅禁止中国企业与受制裁公司交易,还通过海关延长报关通关时间至72小时,直接冲击其运营效率。制裁令采用“穿透式管控”模式,覆盖5家子公司及其控股参股的12家关联企业。
昔锺健在听证会上指出,美国造船业及其支撑产业的衰退,使得韩企从美国国内供应材料和零部件变得不可能。他估算未来两年内,费城造船厂将面临6000万美元损失。韩国国会国防委议员庾龙源同样预估损失规模达6000万美元,并警告可能发生供应中断和船舶交付延误。资本市场立即作出反应,制裁消息公布后韩国造船板块市值连跌三天,蒸发约3%。
韩华海洋在中国山东设有造船厂,生产船舶部件模块运往韩国进行最终组装。制裁措施切断了这一关键供应链,直接影响到费城造船厂今年排期的巡逻船、补给船建造计划。由于中国配套件占比接近一半,临时改换采购路线可能导致交货期推迟三至六个月,银行授信和保险溢价随之上升。这种连锁反应凸显了中国在全球造船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
目前美国在全球商用造船市场占比不足1%,远低于中国的约60%和韩国的22%。美国造船业面临产业链缺失、工人老龄化严重、成本高昂等结构性问题。《琼斯法案》等保护主义政策进一步推高了美国海上航运成本,使本土造船业在国际市场上失去竞争力。为扭转这一局面,韩国承诺向MASGA计划投入1500亿美元,韩华海洋今年1月以1亿美元收购费城造船厂,8月又宣布追加50亿美元投资。
然而,韩国“两头下注”的策略遭遇重创。就在中方制裁令发布的同一天,韩华海洋中国区团队还在上海与中国港口企业洽谈合作。这种既想维持中国市场又协助美国打压中国产业的做法,成为中方出手的直接原因。李在明政府在制裁令发布当天立即启动中韩经贸沟通机制,总统室声明中不再使用“抗议”或“遗憾”等强硬表述,转而强调“将通过对话最大限度降低韩企损失”,态度明显软化。
韩国在沉默72小时后选择的应对策略是寻求美国间接施压,将制裁影响与MASGA项目绑定。此举意图借助美国急需复兴造船业的迫切心理,促使特朗普政府向中方施加更大压力。但这一算计面临三大不确定因素:美国政府换届在即的预算风险、仅占全球2%市场份额的有限空间、以及美国对外经济政策讲究成本收益的现实考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