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刚开完和平峰会,以色列就又开打了,这场 “和平秀” 为何转眼沦为笑柄?
![]()
埃及沙姆沙伊赫举办的 “和平峰会”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10月13日,埃及沙姆沙伊赫举办的 “和平峰会” ,仅1个多小时便草草落幕。
由美国、埃及、卡塔尔、土耳其四国签署的停火支持文件内容未公开,而核心当事方以色列与哈马斯均未参会。
更具戏剧性的是,峰会闭幕次日清晨,以色列国防军便以 “嫌疑人越线” 为由,对加沙地带发动袭击,导致4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彻底击碎了特朗普宣称的 “和平成果”。
这场被外界嘲讽为 “政治走秀” 的峰会,从筹备到落幕全程充斥着表演痕迹。
特朗普对此次峰会极为重视,会前在白宫高调宣称 “没有他的介入,加沙战争不可能结束”,甚至扬言中东正面临 “3000年来前所未有的和平机会”。
![]()
特朗普登上“空军一号”
峰会当天,他先抵达以色列访问,随后前往埃及主持会议,全程将自己塑造成 “和平缔造者” 的形象。
在二十多分钟的讲话中,特朗普反复强调 “已促成停火”,却对停火协议的后续保障、撤军细节等关键问题避而不谈。
峰会流程的空洞更暴露了其表演本质,整场会议仅包含合影、签字、简短发言三个环节,没有实质性的谈判磋商,连签署的《支持加沙停火协议的文件》都未向外界公开内容。
当特朗普登上返程飞机时,不少外国记者仍在感慨 “不敢相信这场峰会就这么结束了”。
这种仓促与敷衍,为后续的停火破裂埋下了伏笔。
![]()
埃及沙姆沙伊赫的国际会议中心
而特朗普的 “和平表演” 之所以迅速穿帮,根源在于其主导的停火协议存在致命漏洞。
这份基于特朗普 “20点计划” 的协议,对核心分歧问题采取了模糊化处理。
仅约定以色列撤至 “商定界限”,却未明确撤军时间表和最终撤离范围,导致以色列仍控制着加沙地带53%的土地。
更关键的是,协议未建立有效的第三方监督机制,仅靠美、埃等斡旋方的 “自觉” 保障执行,缺乏监管注定难以持久。
此外,关于加沙战后治理,特朗普设想由 “技术官僚” 临时管理,以色列却拒绝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回归,双方诉求的错位,进一步削弱了协议的可行性。
从这个角度来看,以色列的开火行动,本质上是对协议漏洞的精准利用,更是对特朗普 “颜面” 的公然践踏。
![]()
以色列空袭加沙地带
峰会闭幕次日的袭击,并非突发冲突,而是内塔尼亚胡政府多重考量下的刻意为之。
对内,他面临极右翼政党的巨大压力,财政部长斯莫特里赫等强硬派以退出执政联盟相威胁,要求恢复对加沙的军事行动;
对外,以色列需要通过强硬姿态维持对加沙的实际控制,不愿因模糊的停火协议丧失战略主动权。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内塔尼亚胡从一开始就对特朗普的和平计划缺乏诚意。
会前他便临时取消参会,借口回避与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同场露面,实则是为了安抚国内右翼支持者。
峰会后迅速开火,既是向国内展示强硬立场以稳固执政地位,也是在试探美方的底线。
![]()
特朗普和内塔尼亚胡
而特朗普团队的沉默应对,更让以色列看清了这份 “和平协议” 的脆弱性。
与其说以色列的 “打脸” ,让美国在国际舞台颜面扫地,倒不如说是美国自己一意孤行,造成了自身公信力的崩塌。
特朗普政府在巴以问题上长期奉行亲以政策,不仅为以色列提供大量武器支持,还在联合国多次否决巴勒斯坦相关提案,早已丧失斡旋所需的中立性。
此次为了塑造个人政绩,强行拼凑 “和平成果”,最终却因专业能力缺失和投机心态,让美国的国际信誉再遭重创。
从停火协议失效到此次峰会闹剧,特朗普主导的中东外交,暴露了 “表演型外交” 的致命缺陷:
将和平当作个人政绩的道具,用表面文章掩盖深层矛盾,最终只会加剧地区动荡。
![]()
以色列的武器大多来自美国军援
以色列的开火,不仅打破了短暂的停火假象,更让世界看清了美国中东政策的空洞与无力。
这场 “打脸” 闹剧的落幕,或许也标志着特朗普的 “和平神话” 彻底破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