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冬天,福州送来一封信,辗转到了北京,中南海的灯一直亮到天亮,贺敏学被关起来的消息传到毛主席那儿,他当晚就下令放人,这事儿背后,是四十多年没断过的交情。
![]()
贺敏学和毛主席的缘分,是从1927年秋天的永新县城开始的,那年他二十二岁,是名农民党员,刚被游击队从国民党的牢里救出来,就主动去找带着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的毛主席,他当上了当地的联络人,帮着说动了袁文才和王佐的两支地方武装加入红军,后来在几次反围剿的战斗里,他也立了不少功。
![]()
建国后,这位“无冕元帅”的路走到了另一头,一九五三年,贺敏学脱下军装,从上海一路往西北去,带着转业的兄弟们,一砖一瓦盖起厂房,组织要给他定行政七级,他却主动降成八级,说牺牲的战友早成了山,我拿这个数够用了,这话让一九六三年见他的毛主席连连点头,却也悄悄埋下了后来的争议。
![]()
1967年那场风波里,贺敏学不肯诬陷叶飞,惹恼了有些人,他在审讯室的墙上写下“共产党人永不低头”,那时他还不知道,李立英寄出的那封信,正在悄悄改变局面,毛主席那通越洋电话打到福建时,贺敏学已经在牛棚待了八十三天,后来人们才明白,这通电话背后,是总理亲自把信送到了主席手里。
![]()
最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位被毛主席多次接见的老人,晚年过得特别简单,1984年照顾病重的贺子珍时,他天天亲自下厨熬粥,临终前整理遗物,大家发现他把立功证明压在箱底,唯独留着1954年毛主席送的那套《毛泽东选集》。
![]()
历史一路往前走,贺敏学这个名字慢慢被人忘了,可在永新县革命纪念馆里,他亲笔写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字,还在阳光底下亮着,让人想起那时候最实在的心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