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
转自:嘉兴日报
■俞建林
吃茶是习俗,也是休闲,不管是否口渴。或同学聚会,或同事见面,少不了泡一杯茶。从前菜农进城卖菜,也会掏五分钱,在摊位附近的茶馆店里茶泡壶吃吃,歇一歇脚。吃茶不拘形式,所谓的茶道,正襟危坐,举手投足皆受拘束,在我看来,那是生意经,是表演。
我们小区老旧,老人多。他们年轻时拼酒,上了岁数自然而然改为吃茶了。吃茶不一定要去茶楼消费,凑在小区楼栋的空白处也是可以的。就象我们,拿几个被家里淘汰出门的板凳,凳子高低不一都不要紧。然后自带水杯,围在一起吃茶。久而久之,也有了茶馆店的味道。美中不足的是在寒冬,在酷暑,在傍晚,坐在那里吃茶有点心神不定,夏天蚊子多,蚊子咬大腿。
去年,邻居老顾发现了一个吃茶的好地方,楼下有一间空房子,从前是传达室,空置了好久,里面堆了杂物。经老顾多方沟通,借来当茶室。老顾动手能力强,把这杂乱的小空间打扫干净,又留心收集一些旧桌椅,俨然变成喝茶的好地方。比在露天吃茶上了一个档次。老顾是退休警官,都说老顾热心,此话不假。
我们这幢楼里热心人不少,楼上老周不时自掏腰包打电话叫云南景洪的老同事寄点好茶过来,我们连普洱的老班章茶都吃过了。老周是好人,并不是人人都舍得这样做的。老周是见过世面的人,年轻时在云南普洱插队落户,后来在西双版纳当了干部。另外还有老沈,为人温和,乐于助人,是居委和居民信得过的楼道干部。还有老金,能文能武,修理小家电、配个门锁等样样可以,须知他也不是钣金工出身,退休前是医疗国企的高管。每一位茶客都有不同经历,他们都是有故事的人,有欣慰有遗憾,甚至还会透露出少年时代的美好回忆,有些话题,估计连家里的老伴都不曾透露过,埋在心底太久了。人生就是如此这般,有的刻骨铭心,有的过眼云烟。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无奈我为邻居贡献不大,属于搭便船的得益者,于是只能跟着大伙儿擦桌子拖地板,假装很勤快。
如今楼下每天有人在吃茶,你来与不来,茶室的门都开着,一人也开张。有好事者不解,以为在聚众开会,斜眼望之。其实大家只是在香烟的烟雾缭绕中说说俄乌局势,聊聊巴以冲突。楼上有邻居开了民宿,偶尔有外人投民宿,来“传达室”问个信,问个路,大家热情回答,问一句答两句。往大处说,我们坐在这里,也是城市的一个窗口。人在旅途,遇到友好的当地居民,那是美好的记忆。
当然,老旧小区也有闹心事,喝茶时聊上几句,也是极好的,尽管解决不了大问题,但是有个交流的地方,解解心里的困惑,总是好事。有时候,居委干部也会进来坐坐,吃杯茶。
话说回来,从前这里可不是这样的。那时候邻居们进出大楼步履匆匆,20年老邻居做下来,还是熟悉的陌生人,电梯里点个头,算是友好的,却不知哪家是哪家。邻居之间的交流,基本是没有的,只在电梯口看通知。
自从有了茶室,匆匆上下楼的邻居也开始驻足聊上几句,拉近了邻里距离,充满了友好的氛围,邻居们沟通联系方便了。我要说的是,我们这个简陋的茶室,真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